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4月19日 星期六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我国77项发明获日内...  04/19
   武汉一公交管理员发...  04/09
   中国学者研发集成规...  04/03
   截至去年底 河南全省...  03/31
   斩获重要专利 山西美...  03/23
   2024年全市高价值发...  03/14
   安徽每万人口发明专...  03/05
   河北去年高校发明专...  03/02
   永州高价值发明专利...  02/19
   2024年新疆专利授权...  02/14
   2024年安徽省发明专...  02/06
   国家知识产权局:20...  02/03
   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  01/25
   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  01/17
   安徽省每万人口发明...  01/13
   2024年我国国内发明...  01/11
   北京“追新”破题:...  01/05
   宣城市新增发明专利...  01/02
   2024年中小企业有效...  12/26
   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12/22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70 7398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我科学家最新发现五粒子纠缠 超发达国家水平2004/07/02
    本报北京7月1日电 今日,《自然》杂志发表了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等完成的重大研究成果:五粒子纠缠态以及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性传输的试验成功,在国际上首次取得五粒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纵。这一成果表明,我国在多粒子纠缠态的研究方面成功超越了美国、英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

  粒子中出现的“纠缠”现象,被爱因斯坦称之为“遥远地点间幽灵般的相互作用”。“多粒子纠缠态的制备与操纵”是近年来国际上量子物理与量子信息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了进行远距离的量子密码通信或量子态隐性传输,必须让距离遥远的两地共同拥有最大的“量子纠缠态”,也必须掌握量子纠错这一最为关键的技术,但要实现普遍而且适用的量子纠错,仅仅靠已经发现的三粒子和四粒子之间的纠缠已经无法满足需要,必须同时把五个粒子纠缠起来,并且加以相关控制才行。

  中国科技大学潘建伟教授等经过不懈努力,利用五光子纠缠源,成功地演示了一种更新颖的量子态隐性传输,即“终端开放”的量子态隐性传输。在实验中,他们在不确定选择某个粒子作为量子态输出终端的情况下,先将一个粒子的量子态隐性传输到另外多个纠缠着的粒子上———尽管这些粒子分别在相距遥远的不同地点,但他们发现只要通过适当的操作,仍然可以将输入的量子态在任意选定的一个粒子上读出。 (记者郑千里) 来源:《科技日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