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1月28日 星期四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广州港获得发明专利...  11/27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盛...  11/15
   九号公司卡丁车产品...  11/12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产...  11/06
   脑机海河实验室团队...  11/03
   长沙“公交医生”一...  10/25
   全国七成左右发明专...  10/19
   庞代文:让微小量子...  10/14
   山西省以科技创新塑...  10/07
   刘珈岩:热爱发明的...  10/05
   1979年至2023年我国...  10/01
   这个科技领域的职业...  09/20
   2024年芬兰千年技术...  09/05
   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  09/01
   九阳:发明了一个产...  08/31
   浙江一本科生团队研...  08/27
   有效发明专利量达61...  08/23
   2024年宋庆龄少年儿...  08/19
   晶体管家族增添新成...  08/16
   平湖曹桥开展“四大...  08/13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69 7375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城市创新,南京“四张图谱”开新局2020/06/23
    6月22日,第二届南京创新周“云”上开幕。多国院士、科学家、全球头部企业和投资机构负责人线上、线下会聚“南京频道”,共论城市创新理念,分享城市创新实践。南京如何做好创新大文章,建成创新型城市?与会专家大咖在思想碰撞中总结“南京经验”,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创新有“谱” 不走寻常路

  2020南京创新周紫金山创新大会当日拉开帷幕,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张敬华深度解读南京创新的“四张图谱”,分别是基因图谱、生态图谱、活力图谱和合作图谱。

  “创新正日益成为南京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在他看来,南京有不循于俗的历史基因、思想开明的人文基因、和谐共生的自然基因、海纳百川的开放基因。目前,南京正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121”战略,聚力打造综合性科学中心和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两大中心”,连续三年召开聚焦“创新名城”建设的新年第一会、制定支持创新的市委一号文,营造一流创新生态系统。

  “百、千、万、亿”四个数字勾勒出南京创新活力图谱:目前南京累计组建近400家新型研发机构,孵化引进5000多家科技企业;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从1800多家跃升到4680家,平均每天新增市场主体600多家;在南京就业并缴纳社保的大学生两年新增70多万人;去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1.15万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3万亿元。

  合作图谱体现在“一室、一区、一廊、八链”,即网络通信与安全紫金山实验室、国家级江北新区、紫东科创大走廊,以及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医药与生命健康、高端软件、人工智能五大地标产业链以及智能电网、轨道交通、智能制造装备三大优势产业链。

  基础与应用研究“两条腿走路”

  因疫情影响,大会由“面对面”变成“屏对屏”,很多专家学者不能到达现场,通过“云端”连线参加大会。疫情之下,“科技创新”话题更热了。

  “疫情防控阻击战,更加彰显出科技的强大力量。”中科院院长白春礼说,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在国家新一轮科技创新体系布局中,中科院将江苏作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重点区域。大会现场,中科院与省政府签约共建南京麒麟科技城,双方将聚焦信息与人工智能、生命与生物安全等重点学科领域,推进“信息高铁试验设施”“空间天文探测与运控实验设施”等大科学设施预研建设,将科技城打造成为南京综合性科学中心核心区、区域创新高地。

  “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应‘两条腿走路’。”香港大学校长张翔说,基础研究是创新的源泉,同时也要重视应用研究。大学要重视创新型人才培养,将课堂知识应用到不同的场景,鼓励创新、创业。

  中国科学院院士、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常进,紫金山实验室尤肖虎教授分别讲述了“千里眼”故事和6G芯故事。在中国首颗天文卫星“悟空号”攻关任务带动下,南京已初步建成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以暗物质粒子探测为核心的空间天文探测研究基地。紫金山实验室刚成立就率先启动了6G移动通信先期研究,为未来6G移动通信迈入更高频段时代开辟了可行的技术途径。他们认为,这些都是南京科技工作者沉得下心、重视基础研究的结果。

  “基础研究实现突破,才能为产业带来真正创新性发展。”华为公司高级副总裁、中国区总裁鲁勇认为,在全球5G标准必要专利声明中,中国通信产业贡献占比达34%,位居全球首位,这些成果很大程度得益于基础研究的创新。华为的基础研发工作与南京城市创新结下不解之缘,华为“第一大所”南京研究所人员总数目前超过1.15万人,该所在声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华为手机。

  激活教授与企业家“两股力”

  与会专家指出,手握创新成果的教授与具备创业精神的企业家,两者互促互融,是城市创新的两股重要力量。

  如何有效地激发“两股力”?南京的思考和实践是,充分利用在宁53所高校、83万在校大学生、82位两院院士、一大批大院大所、国家级研发平台和高层次人才团队的科教资源优势,组建联通政、产、学、研、金的新型研发机构。鼓励教授“下海”,人才团队持大股、市场化运营,是将科教资源优势转化为创新发展优势的“关键一招”。新型研发机构将教授和企业家两种身份“撮合”、转化。企业家借助“教授的脑袋”,推进校企融合,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是推动企业持续创新发展的重要“杀手锏”。

  “如果让我选择,以前是教授,现在愿意做一个教授型企业家,等以后我愿意回到大学,做一个企业家教授。”南京大学教授高翔作为创业教授典型,被请到大会现场。两年前,高翔和他团队拿出了800万元现金,成立人源化模型与药物筛选创新技术研究院,占股八成。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客户提供药物分析技术服务,公司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

  教授和企业家创新创业,离不开金融活水的支持。南京创新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方毅介绍,该集团以受托管理的50亿市级科技创新基金为抓手,专门服务于新型研发机构,直接引导组建+政策引导集聚,形成了约30亿的天使基金集群,合作子基金投向新研孵化企业40余家。在国资注入创业项目过程中,南京还积累了一套容错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投资者放下思想包袱,最大化支持好项目从“小苗”长成“参天大树”。(李 凯)来源: 新华日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