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解中小企业发展难题——专访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助理巡视员王黎明 在首届中小企业博览会开幕前夕,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助理巡视员王黎明接受了本报记者采访,畅谈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
王黎明透露,针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国家发改委今年将重点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担保和培训三大工程,目前有关部门及各级政府正积极探索以公共财政为主导的政策支持体系,上海、广东等绝大多数省、市、区都不同程度地加大了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以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社会服务体系亟待加强
据王黎明透露,按照2003年2月颁布的《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30万家,个体工商户23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以上。中小企业创造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已经占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5%以上,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同时,中小企业具有反应快速、机制灵活的优势,在技术进步和机制创新中发挥着日益突出的作用。目前,我国专利的65%是由中小企业发明的,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中小企业已成为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
但是,目前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和矛盾依然存在。王黎明直言,受诸多方面影响,中小企业在获取信息、技术、人才、资金和市场等生产经营要素资源方面的能力还较弱,迫切需要得到政府的扶持和社会中介组织的服务。
据其透露,目前我国为中小企业提供扶助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健全,主要面向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的服务体系少而弱,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它们的成长受制于自身的缺陷,包括自身的素质不强、组织形式和管理方式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完善。此外,中小企业信息的不对称、融资渠道窄、获取资金援助困难、人力资源短缺、经营当中遇到困难无处可寻诊断咨询等等问题也比较突出。解决这些难题仅仅依靠中小企业自身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政府职能部门、社会服务机构和中小企业自身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需要作为行使宏观经济调控职能的政府相关部门提供服务和扶持。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所能做的是提供一切有利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建立社会化服务体系,在服务中体现扶持政策。
三大工程加大支持力度
为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发展,我国各有关部门正按照《中小企业促进法》的要求,努力为广大中小企业创造良好外部环境和建立各类社会服务体系。日前《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管理办法》、《国家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管理办法》正紧锣密鼓地推进。
王黎明表示,今年发改委推进中小企业工作将重点组织实施中小企业创业、融资担保和培训三大工程,加强对中小企业的创新、信息和经济技术合作三项服务,不断提高中小企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推动中小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努力创建有利于中小企业加快发展、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政策平台;加强培训体系、创业辅导基地、融资担保体系、技术创新与转移体系等,为成千上万的中小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与支持。
他告诉记者,考虑到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不足的问题,目前有关部门及各级政府正积极采取多种办法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00年国家设立了“科技型企业发展基金”,2001年又设立了“中小企业国际市场开拓基金”,而去年“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补助专项资金”也已经启动。
中博会上放手“练摊”
对于广东省中小企业的发展,王黎明给予了很高评价。他表示,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中小企业发展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是时代的“弄潮儿”,广东中小企业在信用担保建设、培训、社会化服务体系方面积极实践、大胆探索,走出了全国瞩目的经济发展之路,也在全国带了头。
截至去年底,国家已对2.8万名小企业经营者进行了培训,对4000多家小企业开展了信用等级评价、信用信息征集,对新创办的近万户小企业提供了创业代理服务。广东等省区市通过实施“政府提速工程”、提供“一站式”服务、设立“民营企业投诉中心”等措施,为中小企业排忧解难。
根据广东省的发展实际,省政府对于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今年7月27日颁布《关于加快我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的意见》,有力推进了广东信用担保工作。王黎明认为,广东的担保业起步晚、起点高、发展稳定、效果好。据其透露,至去年底,广东省67家担保机构注册资本金达到60亿元,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数2990万元/家,担保机构为3000多家企业提供担保,担保额190多亿元,企业增加销售额237亿元,增加就业人数近万人,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今年8月广东又出台《印发关于推进我省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的通知》,广东中小企业的发展再次有了“加速器”。而利用此次由广东首先发起的中博会,广东中小企业无疑近水楼台先得月。
首届中博会是针对广大中小企业的特点量身定做的一个“舞台”,让广大中小企业都能够充分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己、寻找商机。通过政府的引导和扶持、中介服务机构的帮助,大大提高展会的开放度,使广大中小企业都能拥有自己的产品展示、品牌宣传、市场拓展、合作交流的舞台,形成与大企业、大集团共同发展、公平竞争的良好环境。一方面,广大的中小企业可以利用会展平台向广大客商宣传本企业的服务理念、产品品牌,增强国内外客商对企业的了解,扩大企业的影响,为广大中小企业树立良好的形象;另一方面,各类中小企业又可以通过“中博会”迅速把握产品的发展趋势,加强同行业之间的联系与交流,扩大贸易洽谈,推动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本报记者 沈昀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