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洋网讯(广州日报记者文远竹)明天是“4□26”知识产权日,你听说过一个在酒店里炒菜的大师傅摇身一变成为一个亿万富翁的故事吗?广州市白云区的罗志昭用他的事例演绎了“知识就是财富”这一神话。名片上印着“发明家”的罗志昭至今已拥有50个专利,他的广州日昭新技术应用公司去年产值过亿元。 今年49岁的罗志昭上世纪80年代初广州服务中专烹饪专业毕业后,在西苑酒家、野味乡等酒店当大厨,每个月赚好几千,收入算是很不错。但罗志昭却总是觉得好像生活少了一点什么。“干大厨,整天呆在厨房里,跟外面的人接触得太少。而我是一个不安份的人。于是1985年,一个朋友邀我一起去开一家电工仪表店。我想都没想就答应了。”罗志昭告诉记者说,当初他的师兄师弟们现在很多都成了国家级厨师。
罗志昭虽然只是一个卖电工仪表的小贩,也不是学理工出身的,怎么可能成为一个发明家呢?答案是:他是一个有心人。“卖东西,也要了解产品性能。当时国产的电工产品质量比较差,经常出事故。于是我就经常收集客户的意见,及时反馈给生产商。没事的时候,我就读各种产品的说明书,读得多了,对各种产品的性能也了如指掌。”罗志昭说,琢磨来琢磨去,终于发现,输电线路事故最多,主要是因为输电材料中的铜管、铝管发热比较严重,不仅浪费电,还特别不安全。
卖了10年的电工仪表后,1995年,罗志昭决定搞一点小小的“研发”了:就是通过尝试改变输电导体的结构,由实心改成空心,减少它们的发热量。“研发”了两年,1997年,样品做出来后,罗志昭又面临一个难题:毕竟他只是一个大厨师出身的卖仪表的小贩,没有单位愿意试用他的产品。接下来,罗志昭于是一有空便带着他的“宝贝”,四处游说。功夫不负有心人,2001年,他的样品终于在广州电力局挂网试验。广州电力局本来是抱着看个新鲜的态度试试看,但试验结果却是出乎的好:导体发热量从70摄氏度猛降到了50摄氏度,这就意味着,不仅可以在输电的过程中省一大笔的电,而且安全系数大为上升。
罗志昭的产品投入市场后,让他意想不到的是,没过多久,市场上便充斥许多克隆他产品的“山寨版”。罗志昭当时气得不行,心想几年的心血白费了。后来想了想,一咬牙,接着再“研发”。没过过久,罗志昭一发不可收拾,他的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产品接连研发出来,让“山寨版”怎么也跟不上他研发的步伐。“吃一錾长一智”,罗志昭每研发一个产品,便申请一批专利,让他的产品得到法律的保护。
罗志昭告诉记者说,搞研发很花钱,有时一个试验做下来,一两百吨的铜板就缩水一半,“而铜的价格可不便宜,6、7万元一吨。所以我的试验在大学的实验室里没法做。他们做不起。”搞发明成功后的罗志昭也尝到了搞发明的甜头,他成立的一家新技术应用公司成了白云区的高科技企业,去年一年的产值就超过一亿元。可是成了大老板的罗志昭向人派发的名片上却只有一个头衔:发明家。罗志昭乐呵呵地对记者说:“我是一个搞发明中了邪的人。”
白云区知识产权局局长周浩泉告诉记者说,像罗志昭这种靠搞专利致富的例子在白云区还有很多,他们局也是用足用活自主创新优惠政策,帮助他们这些发明家申报高新技术企业,增加科研经费、减免税收,还专门成立融资平台,为中小科技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仅去年白云区申报高新技术企业的就有28家,其中21家通过了审查,通过率居全市各区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