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排电脑,上面闪烁着信号灯,标明锅炉的瞬间温度,这里是琉璃河水泥厂的核心要地——中控楼。 楼道一间20多平方米办公室,赫然挂着“郭玉全创新工作室”的牌子。一进门,墙上挂着一张“主要成员组织机构分配图”,召集人郭玉全的名字下,列着“机械高工刘清才、工艺工程师王树芳、电气工程师方伟……”等6个名字,这些不同工种的技术能手,是项目立项的决策人,一旦项目启动,将带动各个车间的普通技术工人,有时一个技术创新项目合作工人达到100多人。
郭玉全何许人也?他就是北京市琉璃河水泥有限公司水泥熟料煅烧工种的技术带头人,今年46岁。
工作室一角的立柜里,摆满了文件夹,上面写着“一线煤磨、三次风”等文字。郭玉全说,工作室要发挥专家团队作用,参与企业大型技改项目。
水泥回转窑消纳城市废弃物“飞灰”,是琉璃河水泥厂的一个环保项目,这个项目通过1400多摄氏度的高温,每年为北京消纳城市污染物2万吨。但在实际运作中,一些污染物熔点低,在900多摄氏度就汽化了,飘在回转窑的阀门口层层堆积,导致整台回转窑必须停工检修。今年7月,这台窑5次罢工。郭玉全临危受命,带领各工种技工进行“预热器阀板、管路改造项目”。大家想出在回转窑内安装“空气炮”的方法,利用大气压力将堆积在阀门上的物质推开。9月份,“空气炮”装载使用后,创造了水泥回转窑连续工作66天的公司纪录,效益达到400万元。
今年,郭玉全创新工作室还有三个项目已经投入使用,每年产生效益数百万元。据了解,创新中设备改造、学习调研等费用由公司承担,而创新的项目产生效益后,工作室的项目参与人员可获得1%至10%的奖金。
郭玉全是一线成长的高级技工,入厂26年在水泥窑前工作了18年。他高兴的是,工作室通过科研创新,已经培养水泥工艺技师4人、高级工5人,正在申报的技师2人、高级工2人、中级工5人。
“以前,大伙儿搞创新都是‘单干’,创新并不容易。现在,通过创新工作室申请项目课题,可以组织各工种高手一起攻关。”郭玉全说,今年他们科研立项达到了19个。
本报记者 张军 RJ060 (本文来源:北京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