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俊演示自己的发明,父亲赵长林默默坐在其身后关注着 记者 俞刚 摄
华商网-华商报安康讯(记者 俞刚) 宁陕县一中学生经过3年钻研,终于发明了“残疾人助餐器”,并获得了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
发明缘起对残疾人的关爱
刚刚参加完2009年的高考,赵俊就把高考成绩置之脑后,开始忙碌于自己获得的国家发明专利——“残疾人助餐器”。“成绩好坏我已无法改变,但如果研究成功了,就能改变大量残疾人的生活。”问及赵俊为何忙于发明连高考都不放在心上时,他昨日说:“上大学的目的不就是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吗?如果没上大学也能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何乐而不为呢?”
几年前赵俊的一位邻居在车祸中失去了双手,吃饭无法自理。在妻子不能按时下班时,邻居家叔叔就经常饿肚子。为此,赵俊曾给住在楼上的叔叔喂过几次饭,“从他的眼睛里,我看得出他心里很难受”。
2006年,还在上初三的赵俊从宁陕县残联了解到,全县残疾人多达6806人。其中肢体残疾者占40%。残疾人艰难生活的情景触发了他从事研究残疾人助餐器的决心和信心。
研究三年终获国家发明专利
从那时起,赵俊便开始对残疾人生活的细节展开观察,发现很多双手或双臂残疾的人自主进餐和喝水是他们最大的生活难题。
2007年,还在读高一的赵俊制作出了第一个成型的残疾人进餐器,拿到学校参展时,得到了老师的肯定。于是,在木工师傅的帮助下,他制作出了木质“饭盒”。带着他的发明,赵俊申报了中国青少年海尔科技奖,荣获全国第三名。为了使助餐装置更加合理、实用,其间赵俊独自一人拿着设计图纸到外地找工厂进行加工。经过他三年的刻苦钻研,反复改造试验,经申请,不久前,赵俊终于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名为:《一种助餐装置》。
“专利高中生”高考无鼓励政策
回想起获得专利的艰辛历程,赵俊说:“我在得到的同时也失去了很多。”据了解,三年来,赵俊放弃了大半的休息时间和假期,全身心地投入到该课题的自主研发之中。“由于搞研究,可能这次高考成绩不太理想,但他无怨无悔,因为我们知道他做的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据赵俊的父亲赵长林讲,三年来,赵俊花在试验设备和器材上的费用达5万余元。
“考试成绩虽然代表不了什么,但它却可以改变人一生的命运。”在家人和老师们看来,赵俊的发明付出了相当大的代价。“如果国家在高考上对获得国家专利的学生有加分的鼓励政策该多好!”据了解,目前我国对获得国家专利的中学生在高考方面的鼓励政策还是一个空白。
来源: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