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rry Christmas,I love you。”轻轻一碰赵温才办公室里的一束玫瑰,突然传出一句温馨浪漫的表白。
“这是‘会说话的玫瑰花’,现已被3家公司批量生产。”赵温才自豪地说,“像这样的发明成果我们已开发了156项。”走进赵温才设在武汉华乐大厦的办公室,目光很快就会被形态各异的模型所吸引。 大学4年收获9项国家专利;还未毕业就掘到人生第一桶金;放弃保研机会走上创业道路……在这个大学生就业寒冬,中国地质大学2007届毕业生赵温才的“创业三部曲”,在武汉迅速传播开来,搅动了这个高校聚集的城市的一江春水。
大学四年收获9项国家专利
24岁的赵温才,出生于贵州遵义仁怀市中枢镇一个农村家庭。
小学时,赵温才就喜欢用泥巴做一些玩具车、坦克等模型;到了中学,这种“嗜好”便转移到电器上,家里的收录机、电视机被他拆了装、装了又拆,因此他被家人视为“败家子”。
2003年,赵温才被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录取,虽然没能读上第一志愿“机电专业”,但他没放弃自己的兴趣。
“战友”李州木,至今记得每次去赵温才寝室时都能看到的一幕:一间约50平方米的房间里,两张书桌上摆满了焊丝、芯片、电钻等各种实验器材和科研书籍,墙壁四周则贴满了最新的专利发明信息。宿舍成了他的发明“实验室”。
大一时,赵温才发明了一个可自动加热的节水龙头,并获得国家专利,从此一发不可收拾。4年下来,他相继发明“瓜果自动去皮装置”、“矿物快速检测仪”、“语音型单灯盘交通灯”、“指纹式酒后禁驾系统”、“能测试瓦斯浓度的矿井用安全帽”等,获得9项国家专利。
谈到这些专利发明的灵感来源,赵温才说,一切源于生活。
他有个和大多数男生不同的爱好——逛商场。“最喜欢到电器专柜观察那些新科技产品。”
大二暑假时,他曾目睹一起车祸。一妇女过马路时,由于发短信入迷而被一辆飞驰而来的小汽车当场撞死。站在惨祸现场,他突然想到:“如果有一种带语音提示功能的交通灯,这场车祸也许就能避免。”
为此,他多次访问交管部门、司机及路人,得到充分肯定后,他便一头扎进了语音型单灯盘交通灯的研制工作,每天凌晨一两点睡觉成了常事。灯盘模型的研制费用最低需要1000多元,他掏光当月的生活费,之后半个月全靠馒头充饥。
2005年12月,这项研究获得国家专利。专家点评,这种交通灯对于提高交通系统的安全性具有较高科学实用价值。
一些看来不可思议的想法,常常成为赵温才研究的课题,好多同学笑他是个“疯子”。
专利赢得创业第一桶金
作为一名科技爱好者,赵温才在学校经常帮助那些喜爱创新的低年级同学。
时间一长,他发现了一个问题:许多同学因为不了解知识产权或缺少必要条件,有创意的想法往往无法转化为专利产品;或者因为找不到可靠的平台,专利永远都是一纸证书,不能转化为生产力。
“国家大力提倡创新,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动手创办一家知识产权咨询公司呢?”还在上大二的赵温才第一次有了创业的想法。
既然是搞创新,那就要了解知识产权相关知识。在一个博士生朋友的帮助下,赵温才自学了《专利法》等相关课程。同时,他也意识到,要创业,需要学会如何适应未来商业社会的各种游戏规则、如何适应团队合作的运行方式、如何解决市场开发等至关重要的问题。
进入大四,大多数同学都忙着准备考研或找工作。赵温才学的资源勘查工程是紧缺专业,原本也能找到很好的工作,但他放弃了直接就业和保研的机会,和张善明、李州木、赵浪等几名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把所有精力都花在了筹办公司的事上。
恰好此时,赵温才的一项专利发明“液态水瞬时加热技术”,以14万元的高价转让给商家。人生的第一桶金,为创办公司奠定了资金基础。
临近毕业,赵温才与合伙人筹资10万元,注册成立了“武汉加权知识产权咨询服务有限公司”,主要服务范围为创意指导、科技发明优化设计、专利代理及转化经纪。
“让更多人到创新的队伍里来”
万事开头难。创业初期的一切都在考验着几个年轻人的勇气和毅力。一次受骗的经历让赵温才至今难以忘怀。
那是公司刚成立之初,由于缺乏社会经验,自己辛辛苦苦发明的语音型单灯盘交通灯专利,曾被一伙冒充深圳某家公司的不法分子白白骗走。“讲这些,是希望大学生们以后在这方面少走弯路。”而今,这个故事也成为了他培训后来者的经典案例。
由于几个创业者对市场运作的理解失误,公司运营初期屡出状况。但赵温才和伙伴没有气馁,而是认真讨论总结,重新制订规章制度,及时调整市场策略。
目前,公司正致力于开拓武汉高校市场,与高校开展合作,举办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不到半年时间,他们已指导在校大学生成功申报国家专利156项,其中有数项专利正在跟开发商洽谈转化事宜;开展讲座培训上万人次,在武汉高校掀起了一股创新热潮。
赵温才透露,今年准备创建一所科技创新教育学校,对科技爱好者进行科技创新方法与技巧的培训。“我们还要在其他城市建分校,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创新的队伍里来。”
赵温才感慨,一场创新思维和专利开发讲座,经常让能容纳数百人的教室水泄不通,大学生的创新热情深深感染了他,而不断的交流也引发了他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反思。
在公司网站首页,赵温才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我国教育产业已现雏形,但发明创新指导、开发学生新思维方面的服务尚属市场空白,在学生群中营造创新氛围,科学地培养创新人才,大有可为。
对于未来,这个小个子的年轻人信心满怀。
本报武汉1月24日电
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朱娟娟 本报记者 雷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