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不到北京的1/5 本报讯(记者/陶达嫔通讯员/陆彬彬)广州市社科院《2008广州科技发展报告》对广州的科技原创力调查分析发现:广州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只有北京的1/5、上海的1/3、深圳的2/3;而且90%的专利不涉及核心技术,只是为保护产品免遭假冒与仿造的外观设计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
支柱产业技术“空心化”严重
报告显示:在国内科技竞争力最强的10大城市中,广州的科技论文发表数位居北京、上海、武汉、南京和西安之后,排在第6位。且在2005—2007年间,连续3年专利申请量超万件,发明专利授权以20%—30%的增幅增长。
但是,发明专利这一最能体现科技原创能力的指标在广州显得并不如意。报告显示,广州的发明专利只占总专利的8%—10%绝对数量也不多(数量不足千件),落后于北京、上海、深圳,例如2005年北京、上海和深圳的发明专利授权量分别达到3476项、1997项和918项,分别是广州发明专利授权量604项的5.75倍、3.31倍和1.52倍。
报告显示,广州支柱产业的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现象严重。电子、汽车、石化等六大支柱产业,专利申请共4505件,仅占全市总量的11.2%;广州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中,仅24%有专利申请,平均每家企业1.6件,电子信息类企业专利申请量几乎为零。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稳定增长,但与产业经济关联度低,如2006年广州高校共申请专利1203项,仅为全市总量的9.78%,获得专利授权量408项,仅占总量的6.4%。
报告认为,支柱产业核心技术空心化的问题说明,广州的发明专利存在比例和绝对量太低,专利质量不高;高新技术专利匮乏;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储备等问题。
科技人员比率仅为北京一半
支出产业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的缺失,与科技人才结构和资源有关,人才是提升科技原创力的关键战略性资源。报告提出,尽管广州拥有科学家和工程师总量接近10万人,每万人口科学家和工程师数量达93人;有63所普通高校,在校学生67.93万人;全市培养研究生的普通高校和科研机构26所,在校研究生4.98万人,成为了中国智力资源最为密集的城市之一。但是,广州科技人才存在高层次人才不足的现象。以两院院士数量为例,报告显示,广州的院士不足30名,全国排名第11,不但远低于各拥有上百名院士的北京、上海、南京,还排在武汉、西安、天津、长春、成都、沈阳、长沙之后。“甚至比不上省外一些大学。”
报告认为目前的院士数量“远不能满足广州的需要;科技人才密度也偏低,目前广州每万人中科技人员只有501人,而北京是947人、南京是807人、苏州是689人、深圳是955人;产业经济发展急需的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2007年广州技能人才总量已达14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约27万,仅占技能人才总量18.6%,与发达国家30%比例还有较大差距。
建议:
逐步提高科技经费投入
报告认为,为了避免在自主创新能力上的落后,广州应加大科技创新投入,逐步使科技经费投入增长幅度稳定地接近或超过发达国家或地区目前的水平,力争到2020年全市R&D经费投入占GDP的比重提高到2.5%。
同时,还应逐步调整政府科技经费投入结构,形成与市科技发展规划相适应的科技资源配置态势。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通过各种渠道和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社会资源配置的积极性,扩大全市科技经费投入的总量。( 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