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发明专利转化难题?中国知识产权研究会副秘书长马秀山认为,惟有政府、发明人、企业和科技中介机构等多方共同努力,才能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方面有所作为。 “要实现知识产权的产业化、产权化、产品化,各方只有面对现实调整思想观念,找准专利实施的方向,做出自己正确的抉择,才能尽快走出发明转让和实施的困境,让‘死’的发明‘活’起来。” 马秀山说。
政府:营造环境建平台
“政府是支持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马秀山认为,对于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资金问题,他建议国家考虑设立国家基金,加大资金的扶持。通过相关部门的筛选和评定,选择有发展前景的项目投入资金并借鉴先进的产权制度改革经验。“这样有利于分担和减轻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为商业机构和发明人搭建可供合作的平台,提高成果转化的成功率。”
发明人:转变观念铺道路
“做有商业头脑的发明家”,马秀山认为发明人在埋头专注于发明的同时,必须考虑到发明的适用性,“不管是土豆片,还是芯片,只要能赚钱,就是好片”。一项技术能否得到投资而被产业化,有时候并不完全取决其技术本身的先进与否,还在于它是否能够适应市场的需求。
另外,发明人还应放弃由自己“一条龙”做到底的思想,“既想当发明家,也想做企业家。固守着价值不菲的专利不肯出手,最后有可能烂在手里。这种做法带来的后果是手中握有发明专利的人得不到投资,怀有资金的投资人实施不着项目,双方都无奈地止步于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大门前。”马秀山建议发明者:“做自己最擅长的事。”
中介:诚信管理搭桥梁
马秀山介绍说,近20年来,科技中介机构在我国得到了高速发展。它们在不同的利益主体间发挥传播者的作用,缓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在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但是,现阶段这类机构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对技术的判断风险以及中介自身的正确定位,机构经营管理有缺失等等,导致社会上有“轻视中介、怀疑中介、嫌弃中介”的倾向。“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知识产权的成果转化。”马秀山说,“中介组织必须树立诚信经营、专业立本、规范运行、热忱服务的态度,才能真正打消技术转让方和技术受让方的疑虑,更好地发挥‘桥梁’的作用。”
企业:勇于投资 善于投资
企业是实现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主体。马秀山说,只有通过企业的一系列商业化措施,集合各种社会因素,发明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价值,企业特别是大公司的优势就在于把复杂的技术汇集在一起,将先进技术成果集成并转化为面向市场的终端产品。“技术对企业本身来说是重要的资产。”马秀山说,“企业要有选择技术的眼光,承担风险的魄力,对好的发明要给予支持。勇于投资,善于投资,最终走出一条以技术促发展的道路来。”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