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 立 在“指导与扶持”企业开展知识产权工作方面,国家知识产权局传出了一系列利好消息。
9月2日召开的全国企事业知识产权工作会议上,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张勤透露,这些利好消息包括:
建立企事业单位知识产权管理专家指导委员会和专家会诊机制,有针对性地选择若干企事业单位,对其知识产权管理状况进行综合诊断和咨询;
指导企业建立健全现代知识产权管理规章,指导企业对新技术新产品进行专利战略研究;
协助企业构建相关技术领域的中外专利信息平台,建立竞争对手技术跟踪预警机制;
指导企业建立知识产权工作考核评价指标等。
他强调,有必要建立企业对外贸易知识产权纠纷应诉预备资金,减轻企业对外知识产权诉讼的压力。
知识产权的“内忧外患”
张勤说,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正面临着“内忧外患”的生存危机。
内忧,指中国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缺少历史积累,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依然受制于人,重大装备和基础软件仍然依靠进口。如光纤制造装备的100%、集成电缆制造装备的85%、石油化工制造装备的80%、数字机床的70%和的医疗设备的95%依赖进口。
而同时,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占万分之三,仅有1.1%的企业获得授权专利,其中仅0.17%的企业获得发明专利权。发明专利申请量少不说,质量也不高,多为改进型发明,缺少基础型和原创型。目前,我国企业申请发明专利主要集中在中药、软饮料、食品、汉字输入法等领域。而来自国外的专利申请主要集中在移 动通讯、半导体、遗传工程、电视系统等高科技领域。
外患,在很大程度上指中国企业在加入WTO之后面临的知识产权纠纷问题。从DVD、手机、数码相机直到轿车、摩托车、打火机,外国企业动辄向中国企业挥舞知识产权大棒已经不再是新鲜的事情。尤其是美国,不仅向WTO投诉中国知识产权问题,而且频繁利用知识产权相关法律条款对我国企业提起调查和诉讼,阻止我国产品进入美国市场。
如337调查。截至2006年底,美国对我国产品发起了58次调查,其中2006年有13次,约占当年调查案件总数的39.3%。中国已成为遭受美国“337调查”最多的国家,成为“337调查”最大的受害国。
扶持政策正在起草
我国即将启动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企业是战略实施的主体。据悉,国务院相关部委正在积极研究和制定与知识产权政策相衔接的税收政策、金融政策、贸易政策、科技政策、教育政策,加大投入。
如,为减小中央企业与国际先进企业在知识产权方面差距,国资委目前正在积极推动中央企业全面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帮助中央企业提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建设知识产权技术支撑和服务体系、建立健全科研开发、成果转化、市场营销和法律保护紧密结合的知识产权战略体系和实施机制;
为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国家发改委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正在共同起草《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政策》,明确要求要开展知识产权服务中小企业专项行动计划,鼓励中小企业开展发明创造,对中小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费、维护费等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鼓励具有专利技术的中小企业进入国际技术联盟、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等;
国家知识产权局一直在稳步推进企事业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工作,已有265家企事业单位参与试点,大多数单位在试点后专利申请量增长明显,如深圳比亚迪公司,自从成为试点单位,实现了专利申请量逐年翻番的“专利培增计划”,许多单位还在知识产权战略研究、信息利用与跟踪预警、应对知识产权诉讼等方面的能力得到明显加强。
企业叫好应诉预备资金
加入WTO后,我国企业面临的中外知识产权诉讼骤增,固然与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普遍淡薄、运用知识产权能力较差有关,支付这笔学费我们逃不了。但绝对也不排除一些跨国公司在滥用知识产权,企图扼杀中国企业的崛起。据商务部发布的调查报告,我国企业因遭遇国外知识产权纠纷而引发的直接经济损失达到691亿美元,贸易机会损失1470亿美元。
为帮助企业应对诉讼风险,张勤在这次企业专利工作会上明确表示,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研究建立企业对外贸易知识产权纠纷应诉预备资金。
在美国本土打败美国GFCI领域(接地故障漏电保护断路器)巨头的中国通领科技集团公司董事长陈伍胜为此叫好。他在各种场合曾不断地呼吁,我国应借鉴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社会保险体系商业化运作模式,构建自身的知识产权社会保险体系,建立以行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诉讼风险基金,抗衡海外企业滥用知识产权频频挑起的恶意诉讼。
亲身经历使他看得很清楚,以专利侵权起诉他的美国莱伏顿公司,根本目的不是维权目的,而是仗着财大气粗,利用应对专利官司必须付出高昂的成本,企图以莫须有的侵权吓退竞争对手。通领科技与莱伏顿公司激战三年,从恐惧到平静,最终在美国拿到了第一份中国企业在中美知识产权诉讼中获胜的判决书,但这个过程,陈伍胜说,他的经济压力是巨大的。
不仅是陈伍胜,深圳朗科公司董事长邓国顺也曾呼吁过这个问题,他的公司于2006年2月控告美国PNY公司侵犯其美国专利。现在,不断壮大的我国企业不在像过去一碰到外国公司诉我们,就当缩头乌龟,就拱手让出市场,他们中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了抗争,比如亚迪公司在日本反诉日本索尼公司专利无效、中国电池企业在美国胜诉美国劲量公司等,这些企业给我国外向型企业应对国际官司带了好头。
但不可否认,应诉费用是一个现实问题。对国家知识产权局将研究建立企业对外贸易知识产权纠纷应诉预备资金做法,记者询问的几位企业家普遍反映,这真是件大好事,能帮助企业解除后顾之忧,打赢应该面对的官司。而不会因没钱,不得不选择放弃。(法制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