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6月6日电 强烈的阳光,柔和的灯光,微弱的烛光,源源不断地转化成电能,存储在手机的锂电池内。只要有光线,手机便没有断电之虞。这款世界上首部光能手机研发于北京,一个月前在广西下线,属于地地道道的“中国货”。 在北京恒基伟业公司的产品展示架上,这款手机看上去与众不同:一层银色“鳞甲”完全覆盖了手机翻盖表面,闪闪发亮。这就是随时为手机充电的太阳能电池板。测试数据显示,手机被阳光直射一小时,大约能维持40分钟通话。
电池电力耗尽时,只需阳光照射5分钟,手机即可恢复正常。
两年前,曾有跨国公司进行过光能手机实验,在阳光下照射一小时只能通话5分钟左右,不得不中止研发。而中国“智”造的光能手机不仅将通话时间提高了8倍,即使在烛光等弱光环境下,手机的光能转换也不会停止。
光能手机神奇的背后,是中国科研人员自主研发的“四大发明”:单向强效增透设计提高了光线透过率,使可用光充分利用;特种聚光平面光学透镜采用5000个微聚光镜头,攻克了侧射光吸收率低的国际难题;微光电转换子模块设计大幅降低了光电转换损耗;低功耗智能动态调节系统可在各种光线环境下,保持手机的最大输出功率。
触摸屏、电池、芯片、协议软件,这4类左右手机产业的核心技术,绝大多数由外国公司垄断。2000年,恒基伟业确定了手机电池充电及永续待机的研发方向,陆续投入资金数亿元,攻克了弱光充电、提高光能转换率等世界性难题,最终成功研发出具有应用价值的光能手机。到今年5月底,恒基伟业已申请了12项与手机光能技术有关的专利。
据测算,光能手机中的锂电池由于使用了太阳能技术,平均寿命大约能提高2.5倍,可以减少废弃电池引起的环境危害。恒基伟业董事长张征宇说:“中国手机数量目前已超过4亿部,如果手机每两天充电一次,每年将耗电14.6亿千瓦时,相当于葛洲坝电厂全年发电量的8%。如果光能手机迅速普及,将为我国节能减排作出贡献。”
从家喻户晓的“商务通”,到跻身手机三大细分市场的信息安全手机,再到全球第一部光能手机,恒基伟业每推出一个新概念,背后都有强大的自主创新技术支撑。“类似手机这种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速度极快,逼着我们持续创新。在创新之路上,必须永远不知疲惫地奔跑。”恒基伟业总裁李明对创新的理解,已被融入公司的企业文化中。
光能手机被恒基伟业命名为“昶”,寓意是让它成为中国手机企业突破国际技术壁垒的一束光芒。按照恒基伟业的规划,今年将向市场投放6款光能手机,2008年再增加30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