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便面之父”――日本日清食品集团创始人安藤百福的逝世,引发了媒体对方便面的极高评价。日本《读卖新闻》称方便面不仅“占领了全球,现在更影响到宇宙”;美国《纽约时报》也认为,方便面将“永存人类进步的殿堂”。 有许多发明,在它们初现世间的时候,属于不被人们重视的小发明,方便面可算其一。安藤百福1958年发明方便面后,连续多年销量平平。直到1972年日本发生了过激组织“赤军”占据轻井沢山庄的事件,全世界观众通过媒体看到警察站在路边吃方便面的画面,才发现方便面的好处。今天,方便面已成为世界性大众食品,仅2005年全世界人就吃掉了857亿份方便面,平均每人13份,小发明变成了大发明。
日本人还有很多这样的小发明:可弯曲的吸管、自动铅笔、随身听、笔记本电脑、卡拉OK……有人认为它们不过是对已有发明的小小改造,因此给日本人扣上了喜欢模仿、爱搞小发明的“恶名”,对此日本人并不在意,反以为荣。实际上,发明的大小是人们因创造物的价值不同而主观判定的,就创造的意义来讲,新的想法,新的作品,新的方法,新的小玩意,都是一种创造。20世纪后半叶的新发现和新发明比过去两千年的总和还要多,新发明开始多是一些不起眼的小发明,但是在专利保护越来越严格的今天,许多小发明带来了巨大价值。日本经济实力位居世界第二,为这个地位作后盾的,是它占有全世界40%的发明专利。
只有日本人擅长搞小发明吗?不然。从古至今,中华民族的杰出发明家数不胜数,许多当时的“小发明”后来也成了泽被天下的大发明。但就现实而言,我国与日本在发明专利数量和专利转化率方面,都存在不小的差距。日本至少有两点成功的经验值得借鉴。一是创造重视小发明的环境。从官方到民间,日本各界都定期举办种类繁多的“发明展销会”,上至高级工程师,下至家庭主妇,都有展现自己成果的舞台,好的发明马上会被企业订购。日本的专利局和中介机构也拥有成熟的推广网络,发明者不必为推销成果而忍受四处奔波和生活困顿之苦。二是鼓励发明更贴近实际需要。例如日本石川县政府设立过一个专门为当地中小企业提供援助的研究机构,企业会发来各种稀奇古怪的订单,机构里的博士们都会认真研究,想方设法去满足。为人类留下2000项发明的爱迪生曾说过:“社会需要什么,我就发明什么。”如果发明者都忠于市场需要,就不愁专利转化难。
进入21世纪,创新的推广应用周期越来越短,小发明的时效性也越来越强。人们不仅渴望关系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大发明,也需要“贴身”的小发明。一般而言,自主创新往往是试着从小做起的。
《人民日报》 (2007-01-20 第03版) 曹鹏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