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动物实验研究表明,充满抗癌药物的显微脂质泡可很快的定位并杀死肿瘤细胞,而几乎无副作用。同时采用实时核磁共振成像(MRI)追踪这些肿瘤破坏“脂质体”也可引导肿瘤治疗。研究报告发表在今年1月份第2期《美国国家癌症研究院杂志》上。 本研究的高级作者Mark Dewhirst博士解释说,利用MRI,“你可以四处移动你的发热源,因此可以使药物到达想要它们作用的部位。” 他本人是北卡罗来纳州杜兰市杜克大学医学中心的放射肿瘤学教授、超热研究项目的主管。
脂质泡是一种被制造并用于封装运输药物的显微脂肪球,其内充满化疗药物的,可直接注射入人体。脂质体天然就能被产热源吸引,因此热源作用于肿瘤部位时,这种空泡自然就移向这些部位,而远离健康组织。这种高选择性方法给患者带来了更好的肿瘤杀伤效果和更低的药物毒性。
研究人员事先让患肿瘤的大鼠受热,与此同时或之后给它们静脉注射该脂质泡。然后他们用MRI跟踪药物的走向。注射脂质泡并同时受热的大鼠治疗效果最佳,七只大鼠中的两只肿瘤完全萎缩。另外五只肿瘤生长明显推迟。研究还发现,通过脂质体给药可向肿瘤部位给比以前多30倍的化疗药物。
这项新研究仅仅是在动物中进行的。然而,脂质体正在接受进一步的临床试验,其中一项杜克研究项目,研究人员利用该空泡为女性乳腺癌胸壁复发的患者给药。结果只有10%女性患乳腺癌患者复发。
利用MRI追踪脂肪泡并与运送药物是一项非常有价值技术。你可通过MRI测量有多少药物被运送到肿瘤组织,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患者对治疗的反应。
另外,通过调整作用于肿瘤部位用于吸引脂质泡的热量,他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药物的进入量,甚至可以让所有的药物到肿瘤体之外、之内或者两者之间。
“据我们所知,脂质体可破坏血管,” Dewhirst说:“我们发现这种药物在肿瘤的外周最有效。”这很合理,他说,因为正是肿瘤的边缘富于这类供应肿瘤生长的血管。
Dewhirst还说,虽然利用热敏脂质体运送药物并不是新观念,但杜克大学另一位科学家David Needham发明的这种用于目前研究的脂质体,可以在更低温度下溶化,导致药物更快的释放。早期的脂质体需要半小时左右,而目前这种脂质体可在20秒内释放出药物。
费城Thomas Jefferson大学Kimmel癌症中心放射肿瘤学教授Dennis Leeper补充说:“该研究真正独一无二的方面就是这种温度敏感性脂质体。” 而同样独到的是研究人员采用实时MRI和对比剂来告诉科学家们脂肪泡具体在何处释放它们的抗癌载荷。(丁香)(新浪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