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4月20日 星期日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创新发展离不开科学...  09/22
   2021年全球创新指数...  09/21
   助推时尚产业融合创...  09/20
   成都用绿色低碳创新...  09/19
   北京积极争取建设国...  09/18
   福建省创新研究院:...  09/10
   内蒙古每万人拥有有...  09/09
   第十届中国创新创业...  09/08
   人工智能在创新方面...  09/07
   绵阳为创新主体提供...  09/06
   数字孪生城市创新实...  09/05
   2021年广东“众创杯...  09/04
   天津:打造自主创新...  09/03
   北极星技术创新研究...  09/02
   第七届兵团创新创业...  09/01
   辽宁省第二届全国技...  08/31
   深圳中学坪山创新学...  08/30
   黑龙江省举办第五届...  08/29
   湖北出台措施系统推...  08/28
   第二十五届全国发明...  08/27
   首页 [34] [35] [36] [37] [38] 尾页 
   页次:36/370 7398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创新发展离不开科学普及2021/09/22
    日前,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各地举行。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性群众科普活动,各地深入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激发全民科学梦想,营造创新氛围,为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汇聚众志。

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没有全民科学素质的普遍提高,就难以搭建起科技创新参天大楼下的坚实地基,难以构筑起科技成果转化的快速通道。不止科技界人士,越来越多社会公众也开始意识到,必须把科学普及放在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已成为国家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

然而,我国公民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仍然偏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全国各省(市)科学传播发展指数报告》指出,我国公共场所科普宣传设施布局和国际活动参与人次呈高度集聚态势,科学传播发展指数值表现较好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中部及沿海地区,西北、东北地区科普事业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积极回应公众对科学技术的关注和期待,已成为一项全球共识。在国外,科学家开展面向公众的科普活动已经有很长的历史,从发行出版物、公共报告到开放研究场所等,形成了一整套完备的展演机制。如英国学会组织的“圣诞夜少年科普讲座”以及德国的“科学长夜”都是科学家与公众面对面进行科普交流的经典案例。“十四五”时期,我国亟待进一步加强对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工作,开展高质量科普任重道远。

科普服务的触角还要向基层不断延伸,持续强化有关部门与高校科研机构、科学家和社会科技志愿力量的沟通协作,深入社区、乡村、学校、企业等开展趣味多元、机制长效的系列全域科普联合行动,打通科普惠民“最后一公里”;大力实施“互联网+科普”,丰富线上线下科普互动,全方位拓宽科普理念的表达方式和传播渠道,以科普信息化为抓手让科普活动更加精准有效;此外,聚焦前沿重大科学议题,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积极打造社会需要、群众喜欢、影响力大、服务面广的科普活动品牌。

加强科学传播与普及,让公众用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武装头脑,从而提高科学素质,理性应对各种危机挑战。期待科普惠民的脚步能够踏进更多寻常百姓家,努力消除知识鸿沟、数字鸿沟,使得人人公平分享科学福泽、人人乐享创新发展成果,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家园贡献力量。(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郭静原)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