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11月7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科学家制造出超大容...  10/28
   宜昌退休工程师发明...  10/25
   澳洲华人发明第三代...  10/25
   德国科学家研究发现...  10/25
   科学家成功试验数据...  10/22
   俄科学家研究出医用...  10/22
   世界最小汽车问世 大...  10/22
   科学家提出用电磁力...  10/18
   中美学者揭示可能致...  10/18
   日本发现新型微生物...  10/15
   芬兰研制出防止移动...  10/15
   "科学岛技术"可改良...  10/12
   云南研制出吸毒人员...  10/12
   合肥科学家近日发明...  10/10
   专利人投资方登"鹊桥...  10/10
   北京娱乐信报:"智能...  10/07
   专家:中国科创能力...  10/07
   澳两名科学家获今年...  10/04
   重庆小学生发明新式...  10/04
   设奖鼓励发明 北京专...  10/04
   首页 [330] [331] [332] [333] [334] 尾页 
   页次:332/372 7427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科学家制造出超大容量纳米级信息存储材料2005/10/28
    新华网巴黎10月27日电(记者杨骏)法国和瑞士科学家日前开发出一种名为“自动组合结构”的材料制造技术,进而制成新型超大容量的纳米级信息存储材料,每平方厘米的这种材料可存储的信息达到4万亿比特。

  法国国家科研中心27日发布新闻公报说,法国巴黎第七大学以及瑞士综合理工大学的专家,在零下143摄氏度的真空状态下,把钴原子凝聚在金晶体材料上,在这种材料表面的钴原子根据专家事先安排好的一种结构来排列组合。数百个原子可以形成一个大接点,这些接点又相互组合,自动形成一个有序的结构体系。研究人员由此得到的纳米级材料,其结构可以突破信息存储的不少极限,使硬盘的信息存储密度进一步加大。

  据介绍,在目前的硬盘中,信息主要被存储在一个很薄的钴合金晶粒片上。1比特的信息需要占1000个晶粒。而法国科学家新开发的技术使存储1比特信息仅占用1个晶粒,1平方厘米新材料的信息存储量达到了4万亿比特。

  目前这种材料的缺点是只有在零下230摄氏度时才有磁性记忆能力。高于这一温度,新材料的接点就会出现性能不稳定,导致信息丢失。科学家下一步将致力于加强新材料的稳定性。

  据当地媒体报道,在微电子技术领域实现微小化、单位面积内存储能力最大化是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的成熟技术很难满足市场对存储能力的要求。未来,利用纳米技术将能在上述两方面不断获得进展。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