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11月6日 星期四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研究人员发明新材料...  05/21
   芬兰发明中和二氧化...  05/21
   “老发明迷”的故事...  05/20
   申请门槛低致民间专...  05/20
   美发明家打造电动变...  05/19
   XBOX360 Kinect体感...  05/18
   大学生发明“电子禁...  05/17
   南开大学发明用天然...  05/16
   韩科学家发明用声音...  05/15
   商丘一大四学生发明...  05/14
   “我出200万,帮他搞...  05/14
   复旦教授发明海浪发...  05/13
   北大教授造出“解梦...  05/12
   美发明人力直升机 脚...  05/12
   七旬老汉发明双层停...  05/11
   日本发明可感知人类...  05/10
   加拿大发明最轻薄"纸...  05/09
   深圳创新密码:敢于...  05/08
   澳洲华裔少年发明读...  05/07
   加拿大发明纸制智能...  05/06
   首页 [252] [253] [254] [255] [256] 尾页 
   页次:254/372 7426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研究人员发明新材料 可封存放射性铯2011/05/21
    新华社电  日本研究人员最近利用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都很好的二氧化钛制造出一种固体材料,能高浓度吸收铯-137,并将其长期稳定封存。

  今年3月11日,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发生后,大量放射性铯泄漏到外界的水和土壤中,这种新开发的固体材料或许有助处理其中的铯-137。

  据日本物质和材料研究机构日前发布的新闻公报,该机构主任研究员阿部英树等人通过电解溶解有铯和二氧化钛的三氧化钼熔融物质,成功制造出直径不到20微米、长小于5毫米的细长管状单晶体———钛酸固化体。

  位于茨城县筑波市的这家机构说,这种固体材料每1立方厘米就可贮藏1克的铯-137。此外,在150摄氏度的高温条件下暴露一周,钛酸固化体释放的铯-137量仅是标准固化体之一硼硅玻璃的一百七十分之一。

  放射性铯-137的半衰期长达30年。此前也有利用固体材料吸收铯-137然后深埋地下贮藏的做法,但管理成本很高。而钛酸固化体很小的体积就能吸收大量的铯-137,并能够长期稳定封存,因此其应用前景被研究人员看好。来源“羊城晚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