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哈尔滨10月6日电(记者颜昊、王天德)从“泥腿子”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近十年以来确立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发展目标。在列装大量现代化装备的同时,一股自下而上的动力正在悄然推动着解放军军事变革。 记者近日来到驻守黑龙江黑河的解放军边防部队发现,来自基层部队普通战士的智慧和创意,已不再仅仅是丰富业余生活的补充,而是成为解放军升级机械化和信息化装备、提高边境管控能力不可或缺的因素。
黑河是中国东北小兴安岭北麓的边贸重镇,与黑龙江对岸的俄罗斯布拉戈维申斯克形成中俄边境上最大的一对贸易城市。在被中央军委授予荣誉称号的“黑河好八连”,一个大学生排长加五名高中生战士,成立了个“党员科技攻关小组”。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很难想象这个看似“山寨”的团队竟研发出改变边境巡逻方式的十六项成果。
以黑龙江为界的中俄东段边境,冰与雪每年伴随着边防战士六个月以上时间。冬季在江面厚达数米深的冰层上,白天的气温都会降到零下40多度。在这样的环境下,边防战士曾经经历过“交通基本靠走,观察基本靠瞅,警戒基本靠狗,后来连狗都受不了了”的状况。
上级给八连配发了一批俄制摩托雪橇,让无数年纪轻轻就换上关节炎、风湿病的官兵欢呼雀跃,可俄制装备没过三天就暴露出“水土不服”的问题。原来,这种主要用在极地地区的摩托雪橇没有配备陆地行走装置,从仓库里到江边的几百米路只能拖行,造成了雪橇板损坏。
科技攻关小组迅速对摩托雪橇展开“庖丁解牛”般的研究。只有高中毕业的上等兵庞俊华不仅为此专门攻下了俄语说明书,把雪橇完全拆散,还远赴东北工业城市长春和沈阳学习汽车底盘和负重轮技术。经过三个月的几百次实验,“摩托雪橇辅助行走系统”硬是被攻关小组给造了出来。
记者在八连的车库中看到,边防部队刚刚装备了第四代国产“极地狼”摩托雪橇,就是配备了这种辅助行走系统。“别看表面上只是在雪橇下加了一对儿可以收放的轮子,里面的学问大着咧。”科技攻关小组组长、通讯班班长胡俊对记者说。
胡俊告诉记者,这套系统不仅使原有俄制摩托雪橇成为适应陆地和雪地多种地形的装备,还被最新型国产摩托雪橇所采用并被推广到全军边海防部队,甚至俄罗斯边防部队看到以后也开始学习借鉴。
作为地处高海拔地区的边防部队,八连承接了大量解放军科研机构的高寒地区装备试验。如果说给摩托雪橇加轮子还只是小发明,科技攻关小组在边境管理计算机软件方面的突破更是令人叫绝。
记者走进八连指挥中心,看到墙上十多个显示器二十四小时全天候播放数个哨所摄像头传来的边境线实时画面。负责监控的通讯班只有几个人,难道要他们时刻盯着电脑屏幕“看守”边境线?
胡俊说,如果像记者想象的那样值班,不出半天就会出现视觉疲劳。他伸手在触摸屏上显示的一片开阔地轻轻画一条线,不到五分钟,镜头另一端那片开阔地上一队巡逻战士越过了这条虚拟的线,触发了报警装置。
面对一脸惊讶的记者,胡俊介绍说这种用虚拟设置控制实景画面的功能,正是攻关小组成员、排长许福春与地方一家软件公司合作开发的,被称为“航道越界语音报警系统”。这套系统被解放军升级版的“边海防侦察监视综合处理终端”所采用,从2010年起装备边海防部队。
“这个攻关小组成员都是主动报名参加并且从全连挑出来的,每个人都是IT能手,修个电器,捣鼓点儿软件啥的都难不倒。没有这股子对技术的热情是成不了什么事儿的。”胡俊说。
黑河军分区参谋长石宝军对记者说:“基层官兵的这些小发明小创造当然不能和航母这样的大工程相提并论。但在解放军迈向信息化的道路上,他们的这种热情、这种奉献同样不可缺少。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官兵个体的科技素质、信息化观念和动手能力才是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科学发展、完成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