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3年10月4日 星期三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实施发明专利“滴灌...  09/28
   学风传承行动:央视...  09/24
   快递界的“发明家”...  09/22
   《中国古代重要科技...  09/20
   开采时间缩短约70% ...  09/17
   百度发布十大科技前...  09/14
   小小发明家是怎么养...  09/11
   上半年济宁892家攀登...  09/08
   34278件!郑州有效发...  09/07
   360周鸿祎:创新不等...  09/06
   海内外青少年“玩转...  09/05
   高速公路养护“发明...  09/04
   11岁男孩荣获“全球...  09/03
   上饶高铁经济试验区...  09/02
   赣州市3项发明专利喜...  08/31
   5年拿到15项专利发明...  08/30
   创新不辍结硕果!山...  08/29
   科达自控取得一种4G...  08/28
   爱迪生发明有声电影...  08/27
   山东省地矿局水文二...  08/26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64 7277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创新,解锁非遗“破圈”密码2023/02/21
    非遗技艺,一端连的是传统,一端接的是当下。文旅部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12月,全国共认定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共计1557个(3610个子项),如何让散落在全国各地的非遗竞相绽放,让非遗技艺在新时期仍能与人们生产生活深度相融?答案就是创新。

技艺创新、题材创新是非遗技艺与时俱进的重要表征。近年来,“国潮热”持续升温,各种时装周、艺术展、造物节、设计比赛上,非遗都成为惊艳全场的焦点,古老的非遗艺术品被赋予现代乃至后现代的审美,转向“跨界”发展的创新赛道。

“非遗+”现象涌动,创新跨界推进非遗与时代更加共融。非遗是座尚待挖掘的“富矿”,在非遗的“两创”之路上,“非遗+文旅”“非遗+产业”“非遗+文娱”等发展模式给非遗创新带来更多可能,一方面,非遗品牌效应可以增强乡村旅游的影响力、辐射力,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非遗的过程中收获旅途之乐;另一方面,非遗项目可转化为乡村产业的新增长点,形成本地特色产业,带动电子商务、物流进村,让农民捧上文化致富的“新饭碗”,推进乡村文化振兴。

璀璨的非遗艺术是绽放在中华文化长河中的一朵朵浪花,通过不断创新路径,坚持活态传承,期待非遗之花能够不断结出累累硕果。文章来源:央广网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