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马富春 通讯员 金帅群 90后万鑫兴一直觉得时间不够用。
“要学习的知识太多,想研究的东西也太多。”万鑫兴是中国铁路兰州局集团有限公司银川车站职工,近年来,凭着对科技创新的浓厚兴趣,他全身心投入到铁路科技研发当中,成为小有名气的“创新达人”。
走进万鑫兴的小工作间,一张大大的桌子占满了大半空间,上面三台电脑正在工作,桌上有些凌乱地摆着《新一代人工智能与语音识别》《图像处理、分析与机器视觉》等书籍,靠窗户边一张小床还留着睡过的痕迹。
万鑫兴目前正在研究客运分流引导机器人,这是集团公司指定的研究项目,也是目前他非常感兴趣的领域。而在接手这个项目之前,他已经有过机器人的研究经历。
2021年,万鑫兴发现调车组工作人员为了给站场内的车列或车组实施防溜,经常提着十几斤的铁鞋侵入线路爬在车下进行作业,一个班下来要来回奔波好几公里,非常辛苦,而且这样侵入线路作业,也给作业人员带来非常大的人身安全隐患。
经过深入思考,他和团队决定将现场的铁鞋改装为智能化的机器人,使铁鞋能够自己按照预定的程序和路径自动实施,减少人员上线作业,他们通过CAD、3D建模等技术手段形成了铁鞋机器人实施防溜、撤除防溜作业过程的动画模拟场景,获得相关业务部门的认可,并获得了“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
生在农村,万鑫兴从小就是一个特别爱钻研的人,当时家里农活儿特别多,他在农作之余制作出了一款滚轮式除草机和摘果器,省时又省力,帮家里节省了不少劳动力。上了大学后,万鑫兴在学习好本专业知识外,还去其他院系旁听专业课,很快便掌握了自动化控制、机械力学、电子信息、计算机软件开发、3D模型动画制作等专业技术知识。
2017年8月,万鑫兴走上铁路工作岗位,先后在助理值班员、车号员、车站调度员、信号员等岗位学习锻炼,同时也利用工余时间了解铁路现场生产工作的关键环节和作业中的技术难题,丰富的岗位经历使他开展铁路科技创新有了实践支撑,找到了创新思路。
万鑫兴最开始萌生创新研发的想法也是源自工作。有一次,他无意间注意到同事正在进行25T型客车提钩作业,这种作业与其他作业不同,需要两个人同时在车列的两侧进行提钩,而且非常难提开,对作业人员的安全保障有很大影响,就萌生了制作一款提钩机解决现场作业困难的想法。
他发挥自己的特长,通过3D-MAX和CAD软件对提钩过程进行推演、模拟和优化计算,买来相关参考资料,先后17次进入客车整备所调研观察25T型车钩,一个多月的资料分析、理论试验,最终研制出一款体积小、质量轻、操作简单、工作安全的提钩工具,有效解决了现场作业当中存在的困难。这款25T型密接式车钩遥控电动提钩机也荣获 “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并在全路推广使用。
提钩机项目的成功对于万鑫兴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剂,也让单位发现了他的创新才能,为他配备了研究团队,提供各种保障条件,让他的干劲更足。目前,客运分流引导机器人已经初步制作完成,正在进行外观的优化和语言动作的调试。
短短几年时间,万鑫兴这个90后青年人,凭着实干与奋斗,成为锐意创新的模范。他和团队研发形成的5项科技成果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授权的实用新型专利,并三次获得“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他负责的科创兴路工作室还被命名为全国铁路青仝创新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