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王维砚【声音】“由相关部门、龙头企业牵头,探索建立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整合优质资源开展联合攻关,从而告别‘单打独斗’,实现‘抱团创新’。”
“有劳模工匠外出学习交流时发现,其他创新工作室已经解决的技术难题,自己的工作室却还在埋头攻关。”去年,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锦西石化分公司高级技师王尚典走访4个省份、9家企业的10余家劳模创新工作室后发现,不少劳模创新工作室依然存在“单打独斗”的现象,重复立项和攻关,造成了资源浪费。
也是在这次调研中,他多次听到有劳模反映:一些技术难题仅靠单一工种攻关已经很难解决,需要跨工种、跨企业“联合会诊”,但是创新工作室之间缺少合作交流的平台。
王尚典代表建议,在劳模创新工作室之间形成跨工种、跨企业、跨行业、跨区域的常态化互动机制,突破专业领域、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单位间界限,打破“身份”限制,让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真正成为劳模工匠、技能大师、专业技术人员、专家学者等创新人才充分交流、智慧众筹、成果共享的新空间、新平台。
按照《中国工运事业和工会工作“十四五”发展规划》确定的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将达到500家左右,各级各类创新工作室达15万家。王尚典代表建议尽快出台管理办法,完善劳模创新工作室联盟的激励政策和运行保障机制,把“创新孤岛”连成“创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