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发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带动高质量发展塑成优势突围奋进
一块木头能做什么?山东太阳纸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以木材为原料不仅造出了纸,而且造出了布、可降解材料,甚至是木糖醇。不可思议的背后,是企业对自己开展的科技创新革命。太阳纸业的转型升级是济宁市向高质量发展迈进的缩影。“资源型城市”“一煤独大”等标签一度让济宁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积重难返。局,怎么破?济宁市明确发展方向,大抓产业、抓大产业,扎扎实实把每个产业做大做强,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塑成优势、突围奋进。在这一过程中,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被“寄予重托”。
传统产业“有中出新”
9月26日晚,太阳纸业29号车间里机声隆隆却空无一人,偌大机组运转的大脑藏在不起眼的中控室里:两名工作人员轻触鼠标,控制着生产各环节,每隔50多分钟就有一卷40多吨重的文化用纸走下生产线。
经过近40年发展,太阳纸业已经拥有了数十条全球先进的制浆造纸生产线。如果把纸浆造纸主业比作树干,那只有科技创新才能让大树枝繁叶茂。在溶解浆生产车间,原料木材朝着和纸没有任何关系的方向发展:溶解浆经过连续蒸煮后,得到纯度95%的纤维素,经进一步加工后成为触感舒适的莫代尔棉。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应广东介绍,这项技术每年至少为企业贡献16亿元的产值。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是一场接力赛。多年来,济宁牢牢扭住制造业这个根本,通过科技创新助推纺织服装、食品加工、橡胶制品、造纸及纸制品、新型建材、煤炭产业等优势传统产业提档升级。当地打造“231”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链供应链水平,绘制完善关键产业链图谱,推动产业链、人才链、创新链“三链”合一,全面推行“群长+链长制”。近日,济宁启动“干部助企攀登”活动,选派市县两级834名干部联系服务402家重点制造业企业,402名干部进驻企业挂职半年,帮助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
新兴产业“无中生有”
前端是炼油的废品油渣,中端是高品质针状焦材料,末端还有其他产品,山东益大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生产线上演绎着“无中生有”。
“公司针状焦总产能达20万吨/年,国内行业领先,并跻身世界前列。”益大新材料总工程师彭莉介绍。不仅如此,公司还和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在产业链条末端联合研发新产品。
把产业发展推向更高层级,离不开革故鼎新的紧迫感和打造一流创新生态的坚定决心。济宁市各级各部门加强政企联动、合力攻坚,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上阵抓科技创新、当好“后勤部长”,用最优的政策、最好的服务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当地还探索关键技术“全球揭榜”引才机制,引进院士等顶尖人才团队,市财政给予最高1000万元经费资助。
在优质创新环境下,汶上新风光电子将创新基因融入血脉,成为山东首家上市科创板的国企。如今,新风光拥有专利135项,多次获国家、省市科技大奖,参与和主导制定了17项国家与行业标准。企业研发生产的变频调速器、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VG)和轨道交通能量回馈装置三大系列产品,每年节电约166.77亿度。
物流产业通江达海
呜——8月26日下午两点半,一列满载煤炭的火车由瓦日铁路转入京杭运河梁山港,车皮在13万平方米的煤棚里边走边翻转,煤炭一落地,就运送到在溜筒下等候的货船上。半小时后,一支载量9000吨的船队压着吃水线驶出装载位,随时启程南下。“像这样进进出出,每天仅煤炭进出货量就达3万多吨,货物背后的资金流超过1000万元。”梁山港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哲介绍,这里可堆放90万吨煤炭,被称为不产煤的“地上煤矿”。
“我们占据西煤东运铁水咽喉,有做强供应链和平台的优势。”陈哲表示。济宁以此为开端,按照“依托运河航运,把济宁建设成山东对内陆和国际开放的桥头堡”的目标发展现代物流产业,集中政策支持建设绿色化、智能化、标准化、现代化大港口,畅通标准化运输大通道,推动港产城发展大融合,打开通江达海、连接全国、通向世界的大格局。
产业发展是区域经济崛起的强力引擎,科技创新是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济宁立足实际,在发力制造业和现代物流业的同时,布局文旅产业、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打造引领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新引擎。如今,因煤而兴的济宁逐步褪去“黑色外衣”,建成工程机械、生物技术、光电产业、煤化工等多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和创新创业平台,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医药健康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壮大……截至7月底,全市“四上”企业新增纳统630家,居全省第1位。上半年,10家企业入选2021年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集群被认定为首批省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
大众日报 记者 高 峰 王浩奇
通讯员 张伟光 王文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