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4月21日 星期一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我国77项发明获日内...  04/19
   武汉一公交管理员发...  04/09
   中国学者研发集成规...  04/03
   截至去年底 河南全省...  03/31
   斩获重要专利 山西美...  03/23
   2024年全市高价值发...  03/14
   安徽每万人口发明专...  03/05
   河北去年高校发明专...  03/02
   永州高价值发明专利...  02/19
   2024年新疆专利授权...  02/14
   2024年安徽省发明专...  02/06
   国家知识产权局:20...  02/03
   知识产权保护为企业...  01/25
   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  01/17
   安徽省每万人口发明...  01/13
   2024年我国国内发明...  01/11
   北京“追新”破题:...  01/05
   宣城市新增发明专利...  01/02
   2024年中小企业有效...  12/26
   提前完成规划目标!...  12/22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70 7398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中国科学家宣布:复原张衡地动仪 破解千年之谜2005/04/23
    中新网4月23日电 史书记载人类第一台测震器,东汉张衡发明的地动仪曾在洛阳测到陇西地震,但于1700多年前无端消失后,它的模样和原理相对成谜。中国地震学术单位合力研究后,近日宣布已经破解这项千古之谜。
  
  据大河报报道,河南博物院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去年8月组成课题组,联合研究张衡地动仪复原模型,而最重大的进展在于课题组以“悬垂摆原理”,取代传统的“直立杆原理”。
  
  中国科学院、国家博物馆、中国地震局等单位的地震学和考古学专家验证后,一致认为依史载复制、还原的地动仪确实具测震功能。
  
  该课题的负责人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研究员冯锐表示,1700年前的地动仪究竟是如何“动”起来的,是首先要破译的问题,深入研究后推断地动仪应该是采“悬垂摆原理”而不是中国地震学先驱王振铎的“直立杆原理”。
  
  依此论点,历时一年多时间终获确认,并以运动信号对振动台的复原模型进从一步检验和改进,得以复原1700年前的地动仪。
  
  据了解,地动仪的历史资料,最著名的是《后汉书·张衡传》中的记载,只有196个字。早期的复原工作都是据此开展的。冯锐的课题组把资料的考证和利用扩大到《续汉书》、《后汉纪》等古代文献,但相关文献的总字数也不过231个。这些资料,使他们复原的史料根据更加充分。
  
  在研制过程中,冯锐还采用了一些新技术、新方法,即利用洛阳地震台接收到的现代陇西地震记录,算出模拟的陇西历史地震的波动效应,然后把数据输入计算机,再控制特殊的振动台完成洛阳地面震动过程的复现,用这种运动信号对振动台上的复原模型进行检验和改进。
  
  验收组的专家们认为:新模型对4次实际地震事件已经实现了良好的验震反应,迈出了从概念模型到科学仪器的关键性一步,研究工作突破了古代科学仪器复原的传统模式,是一次重大的跨越。
  
  验收会结束后,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所的滕吉文院士说:“地动仪是中华文明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各国科学家都在尝试复原,如果我们不把这件事做好,那就是罪过。从原理上和制作过程上讲,这台复原模型符合史料记载,符合张衡的基本思想……这台地动仪复原模型代表了现代人的认识,它在现阶段是最好的。”(刘永生)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