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厉害了!宁波发明专...  03/27
   第27届全国发明展览...  03/21
   贵州省有效发明专利...  03/19
   开鲁县农民发明新型...  03/1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正...  03/11
   北京:去年每万人口...  03/08
   “工人发明家”的创...  03/02
   中国国内高校和科研...  02/29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02/26
   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  02/22
   2023年安徽省发明专...  02/20
   创建至少50家发明专...  02/15
   中国展团亮相中东国...  02/09
   “石家庄造”环卫装...  02/03
   2022-2023年“发明创...  01/31
   早部署早行动!岳阳...  01/29
   徽州区:2023年高价...  01/26
   法国初创公司推出全...  01/22
   中控技术获得发明专...  01/20
   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  01/17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66 7320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科技创新平台,青岛实现能级跃迁的新支点2021/02/18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记者 宋佳

对一座城市而言,科技创新平台不仅是成果、技术、人才、产业等多种创新要素的共同体,更是一个需要用心营造和呵护的创新生态体系。不久前,青岛市海洋监测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青岛市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创业共同体、青岛市新型数字住区创新创业共同体、青岛市软磁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青岛市健康食品创新创业共同体悉数入选2020年青岛市“政产学研金服用”创新创业共同体建设名录。

无独有偶。在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中,以国家深海基地、国家高速列车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创新特区等为代表的青岛科技创新平台也多次被“点名”。不难看出,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已然成为青岛城市发展的高频词。日前,青岛市科技局“组团”前往海纳云、省科学院海仪所、云路新材料等多家本土科技型企业进行走访调研,了解相关企业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科技研发投入、重大技术项目攻关、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情况,为破解产业瓶颈难题蓄力。

小切口,大平台

瞄准关键“卡脖子”技术

当前,青岛以各类重点实验室、创新创业共同体以及技术创新中心等为代表的科创平台已经进入新的繁荣期,为各类科研工作、成果转化及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青岛加速做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提供了稳固的基石。

作为一家主营非晶带材及相关制品、磁性粉末及元器件的企业,近年来,青岛云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非晶带材关键技术不断突破,产品销往海内外,铺就了一条创新发展的“云路”——生产的国家战略性节能环保新材料“非晶合金薄带”已经连续两年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纳米晶超薄带”技术也已实现全球领先。2020年完成进口替代,解决了中国大科学工程核工业领域离子对撞机关键“卡脖子”材料难题。其牵头建设的青岛市软磁材料创新创业共同体将助推青岛新材料产业向纵深发展。

作为青岛市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创业共同体的牵头单位,海信网络科技设计研发的智慧城市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应用于全国140个城市,市场占比达92%。2015-2019年连续五年在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千万级项目中标数量排名第一。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青岛市新型智慧城市创新创业共同体将为青岛市智慧城市产业发展按下“加速键”。

由国家海洋监测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科学院海仪所共同成立的山东省经海仪器设备有限公司,现已实现系列浮标的标准化,市场总体占有率达90%以上,研制的海洋台站广泛应用在沿海海洋环境监测,市场份额超过60%;船舶气象仪国内军用市场占有率100%,民用市场占有率达30%以上。其牵头建设的青岛市海洋监测装备创新创业共同体将赋能青岛市海洋装备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如果说,树立平台思维是从无到有,那么用好平台思维实现科技与城市发展的深度融合,则是从有到优。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有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个;省级创新创业共同体4个,省级技术创新中心12个;市级创新创业共同体5个,市级技术创新中心306个,科技创新对全市新旧动能转换的支撑引领作用不断增强。

引人才 聚优势

让科技成果转化更接地气

人才是一座城市最大的动能。只有用好一流的人才,才能干出一流的事业。

在科技引领城建设攻势质询答辩会议上,青岛市副市长耿涛在回答提问时表示:突出企业科创主体作用,关键是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率低的问题;而科技成果转化率低,很大程度上在于科技创新主体与企业和市场没有很好地融合。青岛将着力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立足市场实际需求确定科研课题,畅通体制机制,打通成果转化过程中科研机构、高校、企业间的壁垒。

为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青岛市通过打造科教产融合园区、开展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建立“局校会商”制度等一系列举措,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一年以来,青岛已经与8所驻青高校建立合作,对促进成果与产业对接的项目进行优先支持。

同时,青岛市还通过优化科技成果评价导向、优化整合科技人才政策等举措,推动科技创新聚焦主导产业、龙头企业的技术需求。去年以来,青岛出台一系列的政策打破了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倾向。凭能力、凭实绩、凭贡献评价人才等灵活自主的评价方式正在悄然释放人才活力。年底出台的“青创十条”,构建起“政、产、学、研、才;金、服、用、奖、赛”十个方面政策支撑体系,将体系与科技研发、协同创新、成果转化有机结合,构建“四链合一”加优质高效政务服务环境的"4+1"发展生态,为青岛提升科创引领力提供了一把核心秘钥。

如今,青岛将着眼点放在用市场的逻辑转变引才留才用才的打法,在用足用活现有政策基础遇上,破除制度壁垒,增强人才活力。去年刚刚成立的半岛科创联盟,凝聚了胶东五市高校院所、科技企业、创投机构、孵化机构、科技成果转移机构等资源优势,成为区域创新共同体的新赛场。数据显示,2020年,半岛科创联盟共收集科研成果1163项,匹配合作项目251个。

在人才引进方面,青岛的诸多做法也成为“教科书级的范本”。在今天的青岛,外国人工作许可的办理时限从30天降到了5天,技术合同认定从30天降到了当天办结,均成为全国最快。同时,青岛市还把技术合同认定试点下放到了山东自贸区青岛片区以及青岛上合示范区。去年一年来,青岛共发放外国人工作许可4663份,数量占全省47%。2020年,青岛连续第9年入选“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榜单十强。

一座创业之城,要打动创新创业者,就要营造出干事创业的沃土。青岛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市科技局将聚焦主导产业、重点企业,强化科技创新供给,支持重点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快重大创新平台建设,优化创新创业生态,让科技创新平台成为青岛实现城市能级跃迁的战略新支点。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