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工作关系着千家万户,从食品原材料的产生,到食品的加工、销售、监管各个环节,科技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市科技局围绕食品安全保障,立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要,通过科研项目支持,科研平台建设,成熟技术推广,以科技创新保障“舌尖”上的安全,让百姓充分感受到科技创新带来的福利。多举措促进食品安全技术创新
近年来,我市大力加强科研项目支持,促进食品安全创新发展。2020年市科技局积极整合科技资源,组织食品安全领域相关科研院所和企业申报省级科技计划项目,“中国—塔吉克斯坦食品安全检测科技创新合作”“陇西腊肉中乳酸菌细菌素的分离纯化研究”等26个项目获得省级科研资金支持。同时,不断完善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加强食品药品安全关键共性技术科研攻关,支撑食品安全领域技术创新,支持“中药农药‘世创植丰宁’药渣制备有机肥的研究及在兰州高原夏菜中的应用”“兰州百合绿色防腐保鲜技术研发与示范”“中草药型无抗健康安全鸡肉的生产核心技术研究”等市级科研项目31项。
同时,我市还大力加强创新平台建设,促进食品安全技术创新。依托省内高校、科研院所和有实力的企业,自建或共建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能力基础设施,构建了特色突出、具有较强支撑力的产学研用技术创新体系和开放式的公共实验平台。引导兰州理工大学和甘肃睿康现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兰州食用菌新技术新成果转化应用基地,兰州大学和甘肃兰药药业有限公司共建兰州大学—甘肃兰药药业有限公司天然药物化学生物学成果转化基地、兰州市畜牧兽医研究所和永登县天盛园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共建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基地,2020年新认定食品安全领域产学研合作成果转化基地和企业研发机构9家。
我市以政策为引领,加强成果转化应用。制订下发《兰州市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措施》,为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各类科技创新主体提供了税收、财政补贴、人才开发等多方面的优惠。印发了《鼓励企业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企业技术研究和开发机构的资助扶持办法(试行)》和《鼓励和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企业(园区)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的管理办法(试行)》,鼓励食品药品安全领域企业和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交流,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科技成果应用和转移转化。在科技项目牵引下,我市食品安全领域科技创新技术得到了有效推广和应用。
餐厨垃圾不再成为后顾之忧
近年来,我市针对餐厨废弃物造成的食品安全、城市环境污染等严重问题,启动了兰州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项目,支持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建立“甘肃省餐厨垃圾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以53项国家专利为技术壁垒,围绕餐厨废弃物集中收运、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循环利用,建成了一条完全适合中餐成分的餐厨废弃物处理的研发产业链条,成功将餐厨废弃物可转化成有机肥料、土壤调理剂、生物燃气、生物柴油等,破解了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循环利用技术难题。目前,餐厨废弃物处理“兰州技术”已在全国遍地开花,惠及更多民生。
为解决餐厨垃圾收运问题,甘肃驰奈生物能源系统有限公司研发了兰州市餐厨垃圾和废弃油脂智能收运系统。系统基于移动互联网和地理信息的全覆盖、全过程在线监管,可实现对每一个产生点的餐厨废弃物和废弃食用油脂收集、收运、处置的全程实时信息化、可视化、智能化监控和数据留存分析,是餐厨废弃物流向监管中“互联网+”的具体应用,可有效解决“地沟油”监管的难题,大力推进城市网格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并依托信息化和大数据平台提高餐厨废弃物收运、处置、监管的智能化、规范化、科学化调度管理。
餐厨废弃物富含活性微生物菌群以及腐殖酸等有机质, 养分全面,是一种优质的有机肥料源、土壤改良资材。针对西北地区土壤pH值高、有机质低、保水性差,盐碱化严重等突出问题,结合餐厨废弃物可资源化再利用的理化特性,驰奈公司与上海同济大学、中国农科院、甘肃省农科院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以餐厨废弃物酸化浆液为原料,采用科学配方和微生物发酵技术,初步研发出富含大量有益微生物菌群、酶、植物所需的中微量元素及腐殖酸的新型有机酸土壤调理剂。通过兰州新区以及甘肃武威等多地区的盐碱地改良、沙漠化治理、弃耕田整理、中低产田改造大田实验证明,综合改良效果显著。目前,有机酸土壤调理剂已在兰州新区及周边完成6000亩应用示范,均实现了低成本快速复绿效果。
引进前沿检测技术筑牢食品安全关卡
除了处理好餐余垃圾之外,我市还在食品安全检测上下了不少功夫。兰州市食品药品检验检测研究院引进 “热解吸—电喷雾离子源原位质谱仪”,建立了质谱快速检测移动平台,具有机动灵活、分析迅速、定性准确、筛查广泛的特点,可在极短时间内完成一个样本的农兽药残留、非法添加物质等的高通量检测分析,有效弥补了传统快检试剂盒准确度低、灵敏性差、检测项目单一的缺陷。该技术在保障各机关、高校、托幼机构食堂食品原材料安全以及兰洽会、全省“两会”等重大活动会议期间,对参会人员饮食安全发挥了积极有效的作用,真正做到风险控制前移,解决当前食品快检“检不出、检不准”的问题,提高抽检靶向率,解决老百姓关心的“菜篮子”安全问题。
此外, 甘肃中商食品质量检验检测有限公司先后与塔吉克斯坦、马来西亚、日本、西班牙、荷兰等国开展了食品安全分析检验检测技术合作,建立了中—马联合实验室、中-塔联合实验室和日本岛津检测技术创新合作实验室、“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食品检测技术培训基地等国际科技合作平台。与塔斯克斯坦国家科学院共同在塔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建立“中国(甘肃)—塔吉克斯坦食品检测与研发联合实验室”,向塔吉克斯坦国家科学院转移该公司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27项,涉及水果、蔬菜等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水发及肉制品中甲醛、双氧水,干果中二氧化硫,食品中亚硝酸盐、黄曲霉毒素B1等。
近年来,该公司以自主合成的新材料应用于检测技术创新,开发的相关检测试剂盒技术质量已通过质量标准要求,已在我省兰州、平凉、酒泉地区和青海省各地州市检测机构推广应用。在疫情期间自主开发的试剂盒为甘肃省和青海省提供了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的技术服务。将自主创新开发的实验室LIMS信息管理系统在西北各省应用推广,提供服务便捷、信息共享的食品检测大数据平台。实现互联网+食品检测大数据平台的功能,进一步优化了线上服务功能,拓展了服务范围,实现了信息、资源共享,成果转化等。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孙理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