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3月29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厉害了!宁波发明专...  03/27
   第27届全国发明展览...  03/21
   贵州省有效发明专利...  03/19
   开鲁县农民发明新型...  03/1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正...  03/11
   北京:去年每万人口...  03/08
   “工人发明家”的创...  03/02
   中国国内高校和科研...  02/29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02/26
   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  02/22
   2023年安徽省发明专...  02/20
   创建至少50家发明专...  02/15
   中国展团亮相中东国...  02/09
   “石家庄造”环卫装...  02/03
   2022-2023年“发明创...  01/31
   早部署早行动!岳阳...  01/29
   徽州区:2023年高价...  01/26
   法国初创公司推出全...  01/22
   中控技术获得发明专...  01/20
   我国国内有效发明专...  01/17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66 7320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实施10年成效显著(创新故事)2021/01/11
    农业育种,20万元的经费支持能发挥什么作用?

“用处可大了!”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山东棉花研究中心主任董合忠告诉记者,“20万元的项目经费虽然不算多,但是使用灵活,经费使用实行‘包干制’,不规定具体使用明细与比例限制,充分激发了我们的创新创造活力。”

2015年,董合忠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连续5年、每年获得中央财政给予的20万元经费支持。“这笔经费主要用于对科研人员的创新支持,可用于自主选题、学术交流、学习培训等支出。”

在这一项目的支持下,董合忠找准了棉花集中成熟难这一“卡脖子”问题,潜心钻研,从“种”开始到“管、收”全程,形成了一套棉花轻简化栽培技术。“原来种棉花用工多、投入大,农业机械化程度低。现在用了这套技术,一亩地的用工量减少了一大半,省工省时、节本增效。”

轻简化栽培技术是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的成果之一。2010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启动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作为子计划,由原农业部组织实施,于2011年、2012年、2015年评选产生了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和300个创新团队。目前,已经建立起一支6000多人的学科专业布局合理、整体素质能力较高、自主创新能力较强的高层次农业科研人才队伍。

“杰出人才培养计划推动了团队科研,有助于解决产业的关键技术问题,同时促进了国际交流。”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易干军说。

2012年,易干军入选全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对他来说,这是一种荣誉,更是对自己的鞭策。当时,香蕉产业饱受香蕉枯萎病危害的影响,蕉农收益不稳定,种植积极性不高。易干军带领香蕉遗传改良创新团队针对抗枯萎病、高产、优质、加工特色等性状,培育了“中蕉”系列及“粤蕉”“美食蕉”系列等优良新品系10余个。其中“中蕉9号”是国际香蕉抗病育种的重大突破,阶段性解决了香蕉枯萎病危害这一世界性难题。

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二级巡视员张文表示,实践表明,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及创新团队在完成国家重大科研项目中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保障了项目顺利实施完成,为保障粮食安全和产业发展提质增效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培养计划虽然资金量不大,但充分发挥了人才‘孵化器’的功能,也带动了各单位对于杰出人才的政策、经费支持,汇聚科技资源效果显著。”张文举例说,中国农业科学院对于本院入选的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直接评为科技创新工程项目主持人,每年给予20万元绩效奖励;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将入选的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直接纳入攀峰团队培养计划,每年给予60万团队建设经费。

在第一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的带动下,许多青年人才成长为第二批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实现了人才接力。特种油料作物品质改良创新团队带头人、河南省农业科学院芝麻研究中心研究员梁慧珍说,项目经费稳定支持、灵活使用,极大地释放了科研生产力。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300名农业科研杰出人才主持国家级重点项目500多项,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00多项,农业战略科研力量不断增强。张文说,创新团队建设日益完善,推动了科技经济的深入融合,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 人民日报 》( 2021年01月11日 19 版)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