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霍军鹏一大早就来到井下采掘区,他今天的任务是查看支护设备运行情况,同时还要给新引进的智能采煤机测算运行轨迹。在潮湿的井下忙碌数小时后,霍军鹏的脸上身上全是煤灰。霍军鹏所在的韩家湾煤炭公司,位于神木市大柳塔镇,隶属于陕煤集团陕北矿业公司。2020年以来,为了加快实施“智能化110工法”开采技术,霍军鹏带着生产部的技术人员,硬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仅半年时间就实现了试生产,让这个技改老矿步入现代化发展的快车道。
“智能化110工法”开采技术,实现一个工作面、一条巷道、零个煤柱的现代煤矿生产模式,一个工作面就比传统模式多生产9万吨原煤。可是谁能想到,新设备在安装试运行期间,不断遇到“水土不服”难题……霍军鹏告诉记者,2020年4月,新引进的开采技术刚开始试生产就出现了问题,由于新采煤机是在原有旧巷道里进行拓宽掘进,新设备上的液压支架与巷道原有支护锚索存在冲突,导致巷道内原有的大部分锚索损坏失效。起初,操作人员没有在意,计划生产期间重新进行补打锚索。可霍军鹏一算账,生产效率太低,而且每米人工费材料费就要损失近800元,这样整个矿区就要损失上亿元。
“停,赶紧停!”霍军鹏顶着压力叫停了这次试生产。为了尽快解决这个难题,他第一时间联系了设备生产厂家,得到的答复却是“无能为力”,因为就连生产企业都没有遇过这样的问题。眼看着时间一天天的过去,对于煤矿企业而言,投入巨资引进的新设备无法正常运行,损失之大可想而知,霍军鹏心急如焚。
在那段时间里,霍军鹏几乎天天都要下井勘查现场,研究解决方案,晚上又在办公室上网查阅技术资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霍军鹏的努力下,一种利用高强度、高韧性的高分子材料保护锚索的生产技术方案终于出炉了,经过1000余米的试生产,再未出现损坏锚索现象,而这项自主研发的技术方案投入不足3万元。
1984年出生的霍军鹏,大学毕业后就来到韩家湾煤炭公司工作,在技术岗位上一干就是13年。近年来,热爱钻研的他围绕原有的“110工法”开采技术,总结出一套“智能化110工法”开采技术,把现代煤矿生产模式与智能数字技术相结合,实现了井下智能编程采煤与远程控制的技术创新。霍军鹏多次荣获全省煤炭系统先进科技工作者、榆林市能源行业劳模等荣誉称号。
如今,霍军鹏总结出的“智能化110工法”开采技术,在韩家湾煤炭公司试点推广工作取得成功。这项技术的应用不仅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通过地面智能化控制系统,让井下采煤工作班组由原来的14人减少至6人,大大降低了一线工人的劳动强度和事故发生概率。
“2020年,让我最难忘的是‘智能化110工法’开采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还为矿上破解了锚索保护难题。2021年,我最大的心愿是继续深化技术创新,探索一条信息化、智能化的现代煤矿发展之路,引领全国‘智能化110工法’技术变革。”霍军鹏信心满满地说。记者 程刚 来源: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