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是著名的钱学森之问,对中国教育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当下,教育改革仍在不断加速推进,新形势下,如何更好地解答“钱学森之问”?11月26日,在第三届全国钱学森班(院校)工作论坛上,2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院士、将军、航天员、教育专家、中小学以及高校“掌门人”云集,共同交流探讨培育新时代创新型人才。
近年来,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郑州一直在努力:2018年4月,郑州四中开办河南省首家“钱学森实验班”;2019年4月,郑州钱学森实验学校挂牌;2020年11月,全国首个“钱学森少年先锋大队”在郑揭牌……一步一个脚印,郑州在人才培育过程中努力探索,努力传递钱学森先生“爱国、奉献、求真、创新”的宝贵精神。
实现强国梦的主力军,必将是青年一代。本次论坛,鲐背之年的共和国功勋、两弹一星元勋、中国科学院院士孙家栋虽然不能亲至,却托人送来一封情真意切的书信。在信中,孙家栋表示,身为一位“老航天人”,希望全国以钱学森命名的班(院校),践行钱学森教育思想,努力培养肩负民族振兴使命、心系美好未来的优秀学子,钱学森精神和航天精神,传递给每一位优秀学子,感召学子做时代的爱国者和奋斗者。
“干了60年航天事业,我更加深深体会到,国家要强盛、民族要复兴、人民要幸福,离不开自力更生。”论坛上,中国工程院院士、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戚发轫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向师生们深情讲述,“我们这一代人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你们这一代人要完成超越的使命。”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年轻人面临的挑战和任务更加艰巨而光荣。戚发轫说:“广大青少年要完成历史使命,需要继承和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其中,核心是爱国。一个科学家首先应该是一个爱国者,科学家精神的核心就是爱国主义。一个人只有拥有了爱,才会把最宝贵的东西奉献出来,而最大的爱,就是爱国家。只要我们每一个中国人把自己岗位的工作干好了,这就是爱国,国家就会因为我们的努力变得强大。”
实现强国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但是,如何探寻新时代创新人才培养之道?主旨论坛上,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航天系统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薛惠锋认为,教育不仅仅是传承知识,更重要的是传承思想、智慧与美好的情感。只有当知识与人的精神世界、生命价值相统一时,它才具有真正的价值。因此,教育就是以科学的哲学为指导,把理、工、文、艺结合起来,走向钱学森所提出的“大成智慧”,探寻教育新内涵。
薛惠锋说:“中国的教育要走出一条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教育之路,正如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一样。西方的航空航天事业发展顺序是先航空后航天,钱学森回到祖国,面对中国航空航天发展的抉择时,他坚决提出,中国可以跳过航空直接发展航天事业。正因我们走了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才能形成今天的‘航天大国’,在太空有了属于自己的中国高度。教育的发展更是如此,需要参考国情,走自己的路。”
郑报全媒体记者 王红 张勤 文 丁友明 图 郑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