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盛...  11/15
   九号公司卡丁车产品...  11/12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产...  11/06
   脑机海河实验室团队...  11/03
   长沙“公交医生”一...  10/25
   全国七成左右发明专...  10/19
   庞代文:让微小量子...  10/14
   山西省以科技创新塑...  10/07
   刘珈岩:热爱发明的...  10/05
   1979年至2023年我国...  10/01
   这个科技领域的职业...  09/20
   2024年芬兰千年技术...  09/05
   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  09/01
   九阳:发明了一个产...  08/31
   浙江一本科生团队研...  08/27
   有效发明专利量达61...  08/23
   2024年宋庆龄少年儿...  08/19
   晶体管家族增添新成...  08/16
   平湖曹桥开展“四大...  08/13
   我国科学家成功开发...  08/09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69 7374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博物馆、美术馆有序开放——在创新中发挥优势实现提升2020/08/23
    预约、测温、入馆……随着博物馆、美术馆有序开放,大批精彩展览纷纷启幕,人们迫不及待开始一场与艺术的约会。再度与观众见面的博物馆、美术馆发生了哪些新变化?近期展览呈现出哪些新趋势?还需深入展厅找寻答案。

主题展览见证时代

抗疫题材美术创作,因磨砺而产生,因精神而感人。在这些作品中,真实情感与动人故事交织,顽强精神与沸腾热血相融,共同勾勒出属于这个时代的精神图谱。

美术家在创作,美术馆在记录。许多抗疫题材美术作品被迅速征集、收藏,成为中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的宝贵见证。不少博物馆也打破原有展出计划,临时策划抗疫主题展览。中国国家博物馆“众志成城——抗疫主题美术作品展”、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省抗疫主题美术书法精品展”、杭州博物馆“艺术的温度——全国抗疫主题艺术作品展”……宏大的主题展示的,是一张张生动的面孔,一个个美好的祝福,一首首生命的赞歌。驰援湖北的平凡英雄、守望相助的人民群众、复工复产的火热场景,在全国各地的展厅里共同串起时代音符,奏响奋进乐章。

脱贫攻坚题材美术创作,是广大美术工作者自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具体实践。近年来,这一重大主题创作持续走向深入。2019年9月起,中国国家画院积极组织全院美术工作者前往脱贫攻坚第一线进行写生采风,切身感受脱贫攻坚的伟大实践,分享当地群众奔向小康的喜悦心情。“春华秋实——中国国家画院扶贫主题采风写生作品展”上展出的许多作品,都是美术工作者的现场写生,饱含泥土的气息。

“以美扶智——中国美术馆脱贫攻坚美术作品展”上,时代的交响更加振奋人心。中国美术馆17个展厅与庭院雕塑园共同展示了反映脱贫致富、生产劳动、建设等主题的550余件(套)作品。其中,王奋英中国画《暖心——十八洞村贫困户精准识别公示会》等作品,聚焦脱贫攻坚中涌现的先进人物、事迹,以多元的艺术表现形式书写时代精神,为观众带去双重审美感受。

抗疫题材美术作品展与脱贫攻坚题材美术作品展,以富有人民性、时代性和现场感的艺术表达,为呈现国家记忆、发挥美育功能、促进艺术创作提供了新路径。

展陈设计透物见人

展览是连接观众与博物馆、美术馆的桥梁。精心组织的展览叙事与展陈设计不可或缺。

如果将一个展览比作一个故事,那么展览叙事手法便决定了故事以何种逻辑和方式展开。当下,名家作品展、文物精品展、历史文化展等正成为博物馆展览的主流,以历史演进为线索串联起整个展览依然是常用的策展方式,但在时间轴的刻度上,如何实现更精彩的叙事,考验着策展人的能力。上海博物馆以“春风千里——江南文化艺术展”给出了自己的回答。该展览尽管也以时间为序,以文物为要,但通过五大主题深入挖掘“江南文化”的深层精神内核,达到了透物见人的效果。

策展思路的不断创新,既源于博物馆、美术馆对精益求精的追求,也源于观众对优秀展览的需求。从简单陈列到丰富展示,从关注作品到剖析过程,越来越多的“幕后”故事走到“台前”,为观众提供另一种进入艺术世界的方式。近期,北京画院美术馆“一幅画的诞生——北京画院画家作品展”,将画家的艺术心得、工作场景、写生速写、画稿草图等与作品并置,通过小视角透视大创作,丰富了展览层次,使观众得以更全面地读懂作品、思考画旨。

展陈设计往往影响着观众对展览的第一印象,灯光、展板、展柜等细微之处的设计,承担着营造环境氛围、传播知识理念、激发观众想象等重要功能。如何以设计之力激活展厅之美?中国国家博物馆“记住乡愁——山东民艺展”自展厅门外便开始做文章。5只等比例放大的布老虎伫立于展厅外,既点明展览主题,又吸引观众与之合影,成为新媒体时代展览视觉化的“前言”。展览共展出1500余件(套)山东民艺藏品,怎样在有限的空间中避免大量展品堆积导致观展疲劳?展览一方面打破展品的工艺类别,还原传统民艺使用方式与文化语境;另一方面对部分同类工艺品进行群组式展示。这样的设计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也方便观众同时了解和对比不同展品。中国国家博物馆另一个聚焦民间工艺美术的展览“雕绘乾坤——潮州木雕展”,同样体现出较高展陈设计水平。暖黄色的灯光、窗格形装饰灯箱、潮州特色灯笼等元素的使用,营造出富有地域特色和历史底蕴的空间氛围;穿插于展厅中的多媒体互动体验更是参与式展览理念的体现。

“桥梁”在搭建、在提升,但随着展览数量不断增加,观展需求不断变化,如何创新博物馆展览理论与实践、提升展览质量,依然是值得不断探索的课题。

社会职能开拓创新

近期,博物馆、美术馆在收藏、展示、教育、研究等方面也显现出新变化。

藏品是一座博物馆的根基,藏品征集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我国,博物馆藏品的主要来源是古代出土文物与传世文物,对近现代文物,特别是当代文物的征集与保护工作则稍显薄弱。今年3月,国家文物局印发通知,明确各省级博物馆、湖北省地市级以上博物馆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序开展征集保存工作。对一些博物馆来说,这是第一次大规模收藏特定主题的、与时代同行的历史见证物,“为明天记录今天”的征藏理念再次得到强化。湖北、浙江、广东等地的不少博物馆迅速根据征集到的见证物,举办专题展,讲述抗疫故事。

还有一些美术馆充分发挥自身力量,参与记录历史。如浙江美术馆策划“看见·她们的面容”艺术绘像活动,邀请中国美术学院师生为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援鄂女医护人员画像,并以这批作品为主,举办专题展览。

从征集见证物到组织创作,博物馆、美术馆正以更积极的姿态、更广阔的视野、更多元的手段参与时代发展,镌刻民族记忆。值得注意的是,博物馆、美术馆征藏工作的目的不仅在于保存记忆、弘扬精神,更在于促进研究、启迪后人。如何对大批藏品开展有价值的研究工作,实现更广泛的资源共享,还需博物馆、美术馆不断努力。

从以线下展示为主,到线上线下展示并存,再到策划专题线上展览,是近期博物馆、美术馆展览形式的新变化。这样的改变既是对线下观展受限的回应,也是策展理念、科学技术、观众需求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选择。比如,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举办的全数字化线上虚拟展览“古意的生成——明清书画研究展”,以高水平的交互设计、高清作品图片和丰富的相关研究成果,破解了传统古代书画展灯光昏暗导致观赏体验不佳、书画作品无法长时间展出、展墙无法承载过多文字信息等难题。另外,这个基于自身馆藏所策划的展览,也反映出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面对馆际借展、交换展览等局限,充分盘活馆藏资源、发掘馆藏优势、深化馆藏研究与梳理,将成为博物馆、美术馆的重要工作之一。对于中小型博物馆、美术馆和民营博物馆、美术馆来说,尤其如此。

当下,博物馆、美术馆的方方面面正经历“微更新”,相信一个个细小的改变终将带来新的机遇与优势。(记者 马苏薇)新华社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