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科技成果“束之高阁”,一边是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嗷嗷待哺”。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打通原始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 科技是国家强盛之举,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5月29日,记者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集中采访团来到位于南京市的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这里是江苏省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如今,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给研究院拓宽了合作与发展空间,带来协同创新的新机遇。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非常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在大学、企业、科研院所之间的交流。科技创新的一体化应该会成为长三角一体化最重要的抓手之一,而且是最容易产生实质性效果的。长三角一体化之后,产研院的辐射范围扩大了,我们也不仅仅服务江苏企业。比如,从全世界来的科技创新成果,如果没有一体化,可能仅在江苏省内落地对接;可有了一体化,科研成果就能推介到安徽、上海、浙江。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院长刘庆带着记者在产业创新发展馆中一边参观一边介绍。
一边是科技成果“束之高阁”,一边是企业缺乏核心技术“嗷嗷待哺”。长期以来,科技成果转化率不高,科技、经济“两张皮”现象突出。 《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协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充分发挥市场和政府作用,打通原始创新向现实生产力转化通道,推动科技成果跨区域转化。
“高校的研究成果一般是基础性、理论性的,而企业很多时候需要的是一个样机来判断怎样落地,如何从专利论文走到样机?原来没有人做,而我们现在就在做这件事。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国内合作部副主任庄韦告诉记者,他们致力于推动科研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
科技成果“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技术”是院长刘庆最为津津乐道的一个协同创新案例。这一技术最初由中科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发,因为项目成熟度不高,企业无法拿来就用,曾“沉睡”十多年。 “直到中科院上海光机所与江苏省产研院联姻建设了集萃先进激光技术研究所,才对母所原始创新成果二次开发,孵化企业南京牧镭激光科技有限公司,独立研发全光纤多普勒测风激光雷达,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牧镭激光科技估值已达5亿元。 ”刘庆说。
下好创新“先手棋”,走活高质量发展“一盘棋”。 5月27日,记者随团来到浙江省嘉善县西塘祥符荡创新中心。这里距离江南古镇西塘仅2公里,处于长三角绿色生态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的核心位置。古镇的旺盛人气与示范区的政策利好优势叠加,为这里打造科创高地、践行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带来得天独厚的条件。大型展板上,“祥符荡科创绿谷效果图”迎面而来,一座世界级的科创绿谷悄然孕育。放眼望去,连通祥符荡的中兴东路主干道已建成通车。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嘉善)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职常务副主任何剑源告诉记者,这里规划面积约42平方公里,以创新经济、数字经济为主要发展方向,全面推进高端人才、创新资源集聚、科技创新产业发展、高端配套提升,将打造成长三角创新高地和世界级科创绿谷。
5月30日,记者来到合肥高新区望江西路与石莲南路交口,中科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的施工工地建设犹酣,施工人员正在安装玻璃幕墙。从空中俯瞰整个建筑,形如爱因斯坦提出的光量子假说公式“E=hv”,该院将承载我国首个“天地一体化”的量子实验室,全球最大的量子实验室呼之欲出。
“一期工程主体结构去年封顶,目前主要进行外幕墙的施工,外幕墙已经完成了75%左右。 ”合肥市重点局量子项目驻点负责人屠盛介绍,规划用地面积744亩,总建筑面积约65万平方米,立项总投资约70亿元。其中在建的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36万平方米,由科研办公区和生活配套区组成,主要建设内容为1号楼科研主楼、人才公寓、科研配套服务中心、文体中心等。
科技创新领先一步,产业创新领先一路。 “年初,合肥高新区综合排名跻身全国第6位,实现争先进位,连续6年稳居全国前十。 ”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宋道军表示,合肥高新区争当“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标杆,拥有省级以上研发机构379家,2019年引进培育国字号平台19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达31个,成为全国创新平台最密集区域。目前,合肥高新区智能家电、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均将长三角地区作为主要市场。高新区家电四大件约30%销往长三角地区;科大讯飞、四创电子、国祯环保等企业的产品占据沪苏浙40%的同类产品市场份额。来源:安徽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