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国芳 韩晓婉 “大忙人”,两小时接近10个工作电话
4月30日,济南市经十一路安置房项目部,刘营正忙着打电话落实工作。刘营今年34岁,2008年从山东建筑大学毕业后,怀着对专业的热爱,来到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工作。
刚刚入职,刘营就前往合肥,在新桥国际机场项目中担任项目施工员。期间,他研发了一套实用的桩基各分项算量公式,使算量方法更方便、精准、快捷,确保了每根桩基都可乘坐手动或者电动辘轳进行桩底验收,提高了功效,保证了桩基施工过程验收客观、公正,不留隐患,498棵桩基验收一次通过。该创新获得了中建八局二公司五小成果金奖和中建八局银奖,参建的项目获得安徽省“黄山杯”奖。
从项目预算员、施工员到部门经理,刘营坚持把工程干好,为客户奉献满意产品,为企业赢得良好信誉。这个憨厚的山东汉子不善言辞,问及工作中的成就,刘营有些不好意思:“都是基本工作,不是多大的成就。”
但在工作中,刘营是个“滔滔不绝”的负责人。“喂,项目收尾工作得做好,有业主反映墙壁腻子没刮好,你记着马上带人去完善一下。”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刘营接了近10个工作电话。作为项目经理,刘营不仅承担着项目编制一体化、质量、环境管理、成本控制等工作,针对项目出现的小问题、小瑕疵也事无巨细,一一派人落实。刘营说,工作这么多年的感受就是“时时刻刻存好心,踏踏实实做好事。”
“勤奋人”,一年没有过一个完整的周末
2018年对刘营来说,很累也很有成就感。2017年—2018年,刘营担任经济南市经十一路安置房项目部项目经理。项目进行期间,他带领团队克服“边拆迁、边设计、边施工”困难,细化工序衔接,调动各方资源,用正常住宅建设一半的时间完成了居民回迁任务,实现了“五百日夜连轴转、经十一旧貌换新颜”的建设目标,在2018年底交房入住时赢得了回迁居民的广泛认可和好评。
“去年基本没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刘营说,看到项目提前一半时间完成,又感到很自豪。“虽然很忙很累,但团队十分团结、勤奋。回迁居民的认可,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肯定。再苦再累也不是问题。”
提起家庭,刘营觉得最为亏欠。去年,孩子在家中不慎烫伤,妻子蔺群芳要在家和医院来回照顾。当时正值建设高峰期,刘营不能离开岗位,只能委托亲戚在医院照顾孩子半个月。因休息不足、工作压力大,刘营高血压病持续发作,但他仍旧坚持一线指挥。在他看来,在家庭中失职了,但工作不能不管不顾,不能失职。
“创新人”,创新研发“外挂吊篮”施工新工艺
刘营在担任工程项目负责人期间,承建济南住宅工程施工采用“直管班组”施工管理模式,将湿作业施工工艺进行改进,采用了潮湿房间门口防渗槛台施工防水拓展法,有效解决了厨、卫间门口容易渗漏的质量管控通病。
为克服传统吊篮施工影响屋面作业的难题,刘营创新研发、使用“外挂吊篮”施工新工艺,确保外墙与屋面平行施工,屋面工期压缩近25天,该项技术已申请发明专利。
此外,刘营带领团队将“整合各方资源、建造优质项目、打造放心工程”作为管理目标,采用住建部推行的工程总承包先进管理理念,创新推行“策划管理、计划管理、技术管理、质量管理、资源管理和协同管理”管理思路,节约建造成本,有序开展工程建设,受到建设行业主管部门的认可和好评,管理成果目前已在中建八局内部多次“复盘”研讨,并在同类建设工程共享,为济南市后续安置房建设提供了可借鉴、可复制的建设经验。
在济南市和谐广场南侧,有一片红白相间的居民回迁房,这是中建八局第二建设有限公司刘营带团队完成的。作为项目经理,刘营带领团队克服雨季、冬季、暂停施工等不利影响,春节坚守岗位正常作业,创造了9个月从垫层至工程整体交付的“安置速度”,为山东省、济南市的棚改工作呈交了一份满意答卷,保障了棚户区居民的回迁需求。来源: 齐鲁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