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1月26日 星期二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盛...  11/15
   九号公司卡丁车产品...  11/12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产...  11/06
   脑机海河实验室团队...  11/03
   长沙“公交医生”一...  10/25
   全国七成左右发明专...  10/19
   庞代文:让微小量子...  10/14
   山西省以科技创新塑...  10/07
   刘珈岩:热爱发明的...  10/05
   1979年至2023年我国...  10/01
   这个科技领域的职业...  09/20
   2024年芬兰千年技术...  09/05
   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  09/01
   九阳:发明了一个产...  08/31
   浙江一本科生团队研...  08/27
   有效发明专利量达61...  08/23
   2024年宋庆龄少年儿...  08/19
   晶体管家族增添新成...  08/16
   平湖曹桥开展“四大...  08/13
   我国科学家成功开发...  08/09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69 7374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在宁高校多个发明项目获金奖2019/04/25
    第47届日内瓦国际发明展览会近日落下帷幕。作为世界三大发明展之一的这项展览会,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发明展之一,是全球发明者重要的展示舞台,也是高新技术“产学研”转化的重要国际化平台。

在参展的800余项成果中,南京大学一项成果获得了江苏高校中唯一的“特别嘉许金奖”;南大、东大、南航也有多个项目获得金奖。

“移动水堡”用太阳能就可净化海水

可将污水、海水、苦盐水净化成饮用水,且体积只有笔记本大小,南大此次获得“特别嘉许金奖”的“移动水堡”可谓惊艳。

据介绍,该项目全称“基于纳米黑金的太阳能水处理技术”,其核心是利用特殊的纳米黑金材料,通过对太阳能光照的转换,实现对海水的淡化、高盐废水的处理等。

“纳米黑金”由南京大学现代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朱嘉教授团队研发。团队成员、杨鑫博士介绍,该材料的吸光效率达到了99%、光热转化达到了90%,仅光热转化这块就比一般的材料提高了一倍左右,“高效率的吸光、光热转化加速了各种水的蒸馏。直观点说,我们的装置,一平方米光照1小时,可产生1升的洁净饮用水。如果在日照充足的夏天,每天可以产生6—8升的饮用水。”

杨鑫介绍,纳米黑金在海水淡化时可提高淡水产量,降低淡化成本;在用于高盐废水的处理时,可降低处理成本,提高煤、石油等化工企业的经济效益。团队还开发出了基于纳米黑金的便携式、可放在电脑包里的太阳能净水设备——“移动水堡”。该产品具有可充放气的结构,方便存储和运输,而且使用过程无需电能,可为渔船船员、驴友、海岛居民和灾区群众等的应急供水提供保障。

据悉,目前已有厂家和团队进行了深入合作。

特殊喷管让飞机发动机更轻盈

对发动机内部的结构进行改造,利用自身气流扰动机身气流,从而改变气流方向,高效、稳定地助力飞机的起飞、转向等。此次展览上,南京航空航天能源与动力学院徐惊雷教授团队“新型多功能气动推力矢量喷管”项目获得了金奖。

推力矢量喷管是航空发动机用来产生推力的一个部件,其作用有两个,一个是使飞机能够起飞,另一个是给飞机提供一个额外的控制力,有助于飞机完成抬头、低头、转向等动作,国内很多航天器都在使用。

“很多航天器的矢量喷管采用的是液压装置,具有结构笨重、维护性差等缺陷。”徐惊雷教授团队成员、博士生黄帅介绍,为了改变这种现状,他们创新思路,设计了一个全新的通道,不需外加气源、无需复杂的机械机构,就可以达到高效、稳定地实现推力矢量功能。

他解释,该通道通过特殊的设计,可以改变发动机内部的空气流动方式,从而达到改变推力方向的目的。而这一特殊通道,不管是位置、尺寸、形状都相当讲究。

与传统机械液压式推力矢量喷管相比,这种喷管将使零件数减少一半以上,大幅度降低喷管重量,让发动机更“轻盈”。

黄帅介绍,展览现场,他们展出了系列化的喷管构型,引来了众多参展者的围观。“我们的成果除了可以为飞行器减重,减少经济成本,还具有提高其维护性和机动性,实现红外隐身作用等特点。”黄帅说,成果可以应用在航空行业,比如战斗机、舰载机、运输机以及多种多样的飞行器上。

混凝土里埋“线”

房屋能“自我修复”

在房屋的结构里埋根特殊的“线”,地震之后,房屋就能够“自我修复”。此次展览,东南大学郭彤教授及其团队的研究成果“面向地震韧性的摩擦耗能式自复位抗震结构体系”荣获金奖。

郭彤介绍,目前我国房屋在7级地震下虽然能够做到不倒塌,但地震结束后,由于结构已经破坏,房屋很少能够继续使用。

如何能够做到地震结束后,不仅保证人的安全,同时也保证建筑的安全?“我们在房屋的梁和柱中加入了无黏结预应力钢绞线,将房屋中的梁和柱加紧固定。钢绞线的作用就像橡皮筋,当受到的外部压力结束后,能够做到尽量恢复原来的状态。”郭彤教授解释,目前建筑梁、柱内都是加入的钢筋,且钢筋和混凝土粘在一起,一发生地震,混凝土损坏的同时,钢筋也发生了损坏。他们所使用的钢绞线和混凝土是不粘在一起的,地震发生时,钢绞线能够像橡皮筋一样拉着梁和柱相应地张合,从而保证地震结束后,房屋有一定的“自我修复”能力,做到继续使用或者稍加修复后继续投入使用,大大减轻了房屋再建设的负担。

郭彤透露,在日内瓦参展时有许多其他国家的专家前来咨询,往后也可能在国外进行运用。

记者 谈洁

实习生 许可馨  来源: 南京日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