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19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  04/18
   第十八届中国发明家...  04/16
   去年安徽省高价值发...  04/11
   可视化收发一体的快...  04/06
   山西交科一项发明专...  04/02
   厉害了!宁波发明专...  03/27
   第27届全国发明展览...  03/21
   贵州省有效发明专利...  03/19
   开鲁县农民发明新型...  03/1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正...  03/11
   北京:去年每万人口...  03/08
   “工人发明家”的创...  03/02
   中国国内高校和科研...  02/29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02/26
   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  02/22
   2023年安徽省发明专...  02/20
   创建至少50家发明专...  02/15
   中国展团亮相中东国...  02/09
   “石家庄造”环卫装...  02/03
   2022-2023年“发明创...  01/31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67 7325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非遗传承与创新 职业院校能发挥独特作用2019/02/10
    【知与行】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多样化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是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支重要力量。发挥职业院校的独特作用,既是非遗传承事业所急,也是职教突破发展所需。

  职教与非遗有精神契合点

  非遗传承教育的核心一方面在于形成辐射全社会的、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培养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精湛专业技艺、自主创新能力的非遗传承人。这与职业教育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着力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相契合。同时,职业院校产教融合平台、实践教学体系、教师实践教学能力不仅为培养非遗传承人奠定了坚实基础,而且形成了职业院校推动非遗文化传承的独特优势。

  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等方面的作用也不容忽视。非物质文化遗产凝结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印记,且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适应。把非遗与立德树人相结合,融入学校文化建设,创新形式、生动表达非遗文化,将助推职业院校做好价值引领,为学校内涵发展打开新局面。

  此外,立足院校实际和地方非遗文化所构建的非遗教育体系将彰显校本特色与区域特色,是助力职业院校办出特色的突破口。而职业院校本就是服务地方产业发展的生力军,做大做强做优区域非遗传承与保护产业,主动参与地方文化传承与产业创新,培养非遗传承人,促进非遗市场化开发,将为地方推进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内生动力和人才保障,也将助推职业院校成为地方文化宣传新窗口和文化教育传承新平台。

  职教要多角度发挥传承优势

  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非遗文化传承和培养专门技能人才中的独特作用,就必须深度挖掘、研究非遗文化教育资源,探索非遗传承教育融入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有效路径,推动非遗传承教育与职业教育深度融合、同频共振。

  构建系统科学的非遗传承课程体系,助推职业院校课程建设特色化。开设非遗传承课程是职业院校传承非遗区别于传统师徒传承,走教育传承之路的首要之举。一是要构建非遗传承通识课程。要着眼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渊源及其蕴含的思想内涵、文化精髓,满足专业非技术性综合能力培养需求,开设覆盖面广、内容丰富的非遗通识课程,力求以课堂教学提升学生的文化认同度,厚植非遗文化底色。二是建设非遗传承专业课程体系。职业院校应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课程资源,适应新时代要求,将非遗技艺传承、非遗知识产权保护等教学内容“嵌入”专业相关课程的授课内容,将非遗技能传承课程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并组织编写非遗技能传承教材,推动专业技能和非遗技艺学习同步进行,打造非遗传承精品课程。此外,学校还应探索建设视频公开课、资源共享课、学习社区等在线开放课程和教学资源库,搭建非遗文化终身学习在线平台,满足青年学生自主学习需求。

  打造专兼结合的非遗传承师资队伍,助推职业院校师资结构科学化。目前,职业院校缺乏具有非遗专业背景、专门从事非遗教学的师资力量。为解决这一问题,就要着力打造由非遗传承大师与校内专业教师共同组成的非遗传承教育师资队伍,为非遗传承教育教学提供有力支持。一是要聘请非遗传承大师担任名誉教授常驻学校,建立大师工作室,非遗大师承担非遗传承课程教学,亲自授课亲传技艺,促进学生近距离接触非遗文化及技艺,延拓非遗技艺传承覆盖面。二是对从事非遗传承教学的教师的教学能力、专业水平、非遗传承经验、沟通能力等提出明确的要求,制定具体的措施,鼓励校内教师与非遗传承大师通力协作,共同制定特色人才培养方案、编写教材与授课。与此同时,倡导推行非遗传承师徒结对机制,即由非遗传承大师、非遗课程授课教师选择合适的青年学生组建师徒对子,既以传统“师徒制”技艺传承方式强化非遗技艺传承,又以系统的理论教育规范技艺传承,形成职业院校“学院派+师徒制”的特色传承模式,提升非遗传承与专门人才培养实效。

  开展内容丰富的非遗传承教育活动,助推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多样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多样的表现形式,能够提升职业院校校园文化发展的鲜活生命力。一是应系统构建非遗传承教育活动体系,将非遗传承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引导学生在与非遗亲密对话和躬身实践中,从情感共鸣走向行动自觉。二是要将非遗传承教育活动纳入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学分和第二课堂管理体系,打通非遗类项目参赛获奖成果与第一、第二课堂学分转换的通道,为活动开展营造良好氛围。三是要设计开展多途径、多形式非遗教育实践活动,在校园广泛推广普及非遗文化及技艺,既用好课堂、社团等线下育人载体,又用好微博、微信、直播软件等线上平台,积极培育非遗网络文化,精心策划新媒体文化作品,形成百花齐放的生动局面。

  促进非遗物化成果转化,助推职业院校服务地方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地域文化和民族传统风俗的缩影,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要重视并发挥非遗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的助推作用。一是要鼓励师生在秉承传统、不失其本的基础上,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结合时代元素,在内容、载体、形式、手段上对非遗文化及技艺进行创新创作,设计并研发符合市场需求、契合时代审美的非遗衍生产品,推动非遗文化基因与当代艺术文化生活相适应,推进非遗作品向产品和商品转化,从而以非遗商品化、市场化开发促进非遗活态传承,实现非遗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双赢”。二是要联合政行企共同举办非遗展示活动,普及非遗知识,呈现地方文化魅力,提升非遗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促进其与地方文化产业乃至社会发展的深度融合,并以之反哺非遗传承教育,为更好地开展非遗教学和研究工作助力。(作者:杨建新,系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教育部文化素质教指委非遗传承分委会主任) 来源: 光明日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