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莫昌伟“鸟类经常在输电线路杆塔上搭窝,它的粪便就会引起跳闸事故的发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带领团队发明了‘全天候声光组合防适应高效驱鸟器……’”一谈起自己的发明樊建华立刻滔滔不绝,任凭谁也不会想到,这位输电线路巡视检修工居然手握23项发明专利。
塔上风景独好
“那年父亲买给我了一本《把一切献给党》,看完这本书后,心潮澎湃的我就迈步进入了军营。”5年的部队生活里,樊建华凭着刻苦训练、努力学习的劲头,掌握了车铣刨磨、焊接维修的技术,2004年从部队复员后,他被分配到了国网黄化供电公司工作。
刚来到黄化供电公司所在地尖扎县,樊建华就努力适应着新生活。单位的住宿条件虽然有限,但他也把宿舍收拾得干净整洁,小县城里没有多少娱乐项目,他每天下班就回宿舍学习专业知识,用樊建华自己的话说就是:“当兵的始终要保持昂扬的斗志。”
生活上的不便对当过兵的樊建华来说不算什么,但看着别人爬上了几十米高的铁塔,他的心里还是直犯嘀咕:“这么高的塔我该怎么上去啊?”一段时间后,樊建华还是鼓起勇气爬上了20米高的铁塔,“虽然知道自己身上绑着安全带和防坠器的‘双保险’,但腿肚子还是不住的发软。”为了克服恐惧,樊建华逼着自己上塔工作一个月,这才习惯了塔上的风光。
架设铁塔的山头,海拔大多都在3000米以上,山区气候变化无常,常常是“一日见四季、时时被雨浇”。每个月要外出检修20多天,樊建华一去就是一整天,他背着15千克重的装备穿行在大山中,“有路走路、没路修路、再没路就靠爬。”有时候甚至还要行走在路宽不足半米的悬崖峭壁上。“在野外擦破点皮都是常事。”樊建华说其实最危险的还是野生动物,他不止一次目睹狼袭击其他动物的情景。
“攀塔”要有勇气和毅力
“一线工作中经常遇到的老大难问题,很多人可能抱怨完就结束了,但我就会想各种办法解决它。”樊建华的创新之路始于一个叫“可调式手摇自动喷漆助力器”的发明。
2008年,由于青海省电网的迅猛发展,喷涂色标成了樊建华和同事们一项繁重工作,大家每天都在塔上长时间按压喷漆罐,这不光导致手臂和手指很容易疲劳,喷漆效果也很不理想。樊建华心想:“有没有什么办法能既省力,又提高效率?”
然而创新并没有那么简单,为了想明白设计的力学结构,樊建华一晚上都没瞌睡,脑海里一旦有一个想法,他就赶紧爬起来半夜间做起了实验。在查阅了大量书籍资料、经过多次试验和改进后,他终于自主研发出了“可调式手摇自动喷漆助力器”,这件产品不光让大家每天可以多喷涂3基杆塔,还节约了约40%的用漆量。
自此以后,热爱钻研的樊建华在科研创新的道路上更加奋勇向前。“我发现未正确佩戴安全帽导致人身伤亡的事故,多次出现在公司各类生产事故快报之中。”樊建华说,为了督促工作人员正确佩戴安全帽,减少安全帽佩戴不正确所导致的事故,他便利用工余时间研发了“一种带报警器强扣式安全帽”,这项发明确保了工作人员在安全帽使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能正确佩戴安全帽。
不断攀登创新“高塔”
此后几年,樊建华又有多项发明问世,他取得了不少专利、也获得了荣誉。为了让他更好地以创新带头人的身份带动同事,黄化供电公司在2017年成立了“樊建华创新工作室”。
“搞发明是少不了理论知识的,所以我去广播电视大学学习了电气化专业。我经常把发明中遇到的问题向大学教授们请教。”樊建华说。
“其实创新工作室也是一个大家互相启发、共同思考、一同进步的平台。”在工作室的一次讨论中,樊建华了解到了长期以来绕表、无表窃电,由于其方法简便、成功率高、隐蔽不易察觉等特点,逐渐成为一种常见的窃电手段,公司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效果一直不太明显。“窃电不光会引发线路火灾、跳闸等安全事故发生,还让公司蒙受损失,所以我就带领着青年创新团队对防窃电展开了技术攻关。”樊建华说。
这次创新的难度明显高于从前,有些同事一开始有些不理解:“如果有能解决窃电的办法,不早就发明出来了吗,还用等你来研究?”樊建华确实也没有在网上找到防绕表窃电技术的资料。
“网上没有资料不正说明这方面的技术需要开发吗?我们作为央企员工应该有主动担当精神。”樊建华没有气馁与退缩,他带领研发团队利用休息时间,夜以继日地钻研发明,一做出实验品就立即向业内老师傅和专家请教,“一种新型防绕表、无表窃电装置”终于研制成功,该装置的研制成功填补了国内外关于如何杜绝绕表窃电相关技术领域空白,为国内外首创。
多年来,黄化供电公司各级人员的科技创新数量及研发水平名列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前茅,这其中就有樊建华和他的团队做出的贡献。樊建华说:“作为一名曾经的军人,我在研究发明时的紧张和兴奋,就像当年第一次爬上铁塔。为了创新,我要不断向上攀登。”来源:《青海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