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谢慧变17岁从四川来到新疆,养马、开拖拉机、卖凉皮,24岁成为柯柯牙林管站的果农,53岁的陈夕初没有想到,从那一刻起,他与果树结了缘。
7月20日,记者来到阿克苏市依干其乡布隆科瑞克村陈夕初的家,他正在果园里试验改进后的树枝秸秆粉碎机。
“老款粉碎机必须人工输送树枝秸秆,改进后的这款可以自动卷入树枝秸秆进行粉碎,效率大大提高了。”陈夕初介绍。记者仔细察看,发现老款粉碎机输送口采用直角设计,新款改成了45度角。“这些都是根据果农反馈进行的改进。”陈夕初补充说。
随后,陈夕初邀请记者观看其他发明,在一间不足20平方米的小屋内,墙上挂着一排十分精致的小物件。
“这些都是人工授粉器,这个是普通的,这个是防风的,这个是猕猴桃专用的……”陈夕初一一介绍。这些小物件乍一看长得很像,仔细看却各有特色。相同之处是尾部都带着一个小气囊,中间是一根可以伸缩的长杆。陈夕初说,这些“宝贝”的诞生并不顺利。
2007年,陈夕初给果树授粉时发现,传统的授粉办法不仅耗费人力、浪费花粉,还影响产量。“要是有一种既省人工、速度又快,还能提高坐果率的授粉工具该多好!”陈夕初琢磨着,从那以后他便开始尝试自己发明。
3年中,陈夕初制作了100多种模型都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就在他一筹莫展时,儿子的一个塑料玩具马给了他启发:这个玩具用手一压,由于气压作用,马就会自己向前移动。就这样,一个由手柄、3个喷射眼的花粉罐、1米多长的输气管、气囊组成的新型果树授粉器诞生了,这一发明解决了人工授粉难题。一个果树授粉器的工作量,相当于10个劳动力,还可提高果树坐果率。2009年,该发明获国家专利,目前已开始批量生产,除了新疆,还销往甘肃、陕西等10个省区。
随着发明专利越来越多,2010年4月,陈夕初注册成立了阿克苏旺果高科有限责任公司。“目前公司有十几个人,都是各行业的专家,大家会针对同一问题进行讨论,直到找到最佳解决途径。”陈夕初说。
截至目前,陈夕初及其科研团队共有10项产品获国家专利。陈夕初说:“搞发明需要反复实验,需要投入大量的成本。但我会坚持下去,因为我是农民,知道农民需要什么,我要让更多人享受到这些成果带来的便利。”来源:新疆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