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4日 星期三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中国70项发明斩获日...  04/22
   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  04/18
   第十八届中国发明家...  04/16
   去年安徽省高价值发...  04/11
   可视化收发一体的快...  04/06
   山西交科一项发明专...  04/02
   厉害了!宁波发明专...  03/27
   第27届全国发明展览...  03/21
   贵州省有效发明专利...  03/19
   开鲁县农民发明新型...  03/1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正...  03/11
   北京:去年每万人口...  03/08
   “工人发明家”的创...  03/02
   中国国内高校和科研...  02/29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02/26
   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  02/22
   2023年安徽省发明专...  02/20
   创建至少50家发明专...  02/15
   中国展团亮相中东国...  02/09
   “石家庄造”环卫装...  02/03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67 7326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让企业真正成为创新创造的主力军2018/07/14
    日前,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了2018年上半年我国各类知识产权相关统计数据,其中,我国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到75.1万件和21.7万件;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47.5万件,较上年同期增长19.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0.6件,较2017年底提高0.8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和拥有量中,企业所占比重分别达到63.8%和67.2%,较上年同期提高3.1和1.0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企业对我国国内发明专利申请增长的贡献率达到66.9%,创新主体地位得到进一步巩固。”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司长毕囡认为,作为市场竞争的直接参与者,企业创新创造能力的提升将会为经济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以1775件专利继续领跑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排行榜(不含港澳台企业),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分别以1569件、1520件专利位列二三名。而作为唯一一家上榜前十名的家电企业,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格力电器)以787件专利排名第7。

  近年来,格力电器长期致力于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始终着保持良好的创新势头。据统计,2012年至2017年,格力电器累计申请专利32178项,是过去21年总和的6.7倍。2018年5月,格力电器又新增“基于G-PLC无通讯线缆的多联机系统”“空调光储直流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工业机器人用高性能伺服电机及驱动器”等5项最近技术,其中伺服电机功率密度、过载能力等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创造能力快速提升的背后是创资源的有力支撑。一万多名科研人员、1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级技术研究中心、每年超过40亿元的研发投入……格力电器以持之以恒的创新定力让世界爱上中国造。

  “近年来,随着我国专利制度的日益完善以及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强,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通过专利布局来为自己的创新构筑防护墙。” 同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朱雪忠告诉《经济日报》记者,“但仅以专利申请量的增长就判断企业创新能力提高是不具有说服力的”。

  朱雪忠分析说,如果企业申请专利是为了满足其市场需求,那专利申请量完全可以作为衡量企业创新能力的一个考核指标。然而,有些企业申请专利的目的并不是为了参与市场竞争,有些可能是为了评奖,有些则为了获得政府补贴,这类专利的申请就与创新能力毫无关系。

  此次国家知识产权局还发布了一项数据:国内企业有效发明专利5年以上维持率达到71.2%,较去年年底提升3.9个百分点。对此,朱雪忠认为,专利维持率确实能从某个方面反映出专利质量的提升和企业创新能力的增强,但目前仍存在某些企业专利维持靠政府买单的现象。“只有在市场竞争中发挥作用以及能够成功转移转化的专利才是真正有价值、可以彰显企业创新能力的专利。”朱雪忠说。

  对于我国企业对发明专利申请增长贡献率达到66.9%这项数据,朱雪忠认为这一比例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国际上企业对专利申请量增长的贡献率大概在90%左右。

  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国内高校、个人专利申请数量较多。“很多高校申请的专利并不是为了进行转移转化,评职称、发论文都成了这些‘僵尸专利’产生的内在原因。”对此,朱雪忠建议说,政府需要减少对高校、个人专利申请的资助,而应该将这部分财政支持转向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充分发挥企业自主创新的主观能动性,让企业创造出真正有价值、有市场竞争力的好专利!(中国经济网)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