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4所,雷达专家、女博士后尹奎英就像研发领域的“铿锵玫瑰”,保持着对科学浓厚的好奇心,成了创新发明“达人”,她用雷达和生命科学技术探索大自然谜底。这些年她已参与研发四五个填补国内空白的产品。 雷达技术重现古代“悬丝诊脉”
一根红线,一头搭在病人手腕上,另一头由医生掌握,凭借手感就可以把脉问诊——古代传说中的中医问诊场景能否成真?尹奎英和她的导师、中国探测雷达奠基人王德纯,业余时间用雷达技术将这玄之又玄的一幕变成了现实。
2013年的一天,导师王德纯去江苏省老年医院看一个老友,发现病人身上被无数的仪器设备缠绕,非常痛苦,这给王德纯很大刺激。能不能不用仪器直接接触病人,“隔空”就能探测生命体征呢?
之后的每个周末,王德纯和尹奎英都沉浸在雷达生物特征监测技术中。那段时间尹奎英工作繁忙,不停出差,但是在飞机上、动车上,甚至利用陪小孩上钢琴课的时间她都在调数据。终于在一次学术会议上,坐在后排听报告时,算法雏形在她心里慢慢浮现。
2015年,悬丝诊脉仪问世了。这是一个雷达小盒子,放在ICU病房外,它的信号可以穿透墙壁,监测墙壁后面病人的心跳、呼吸、说话等细微动作。原本用于军工的雷达测距技术,不仅可以用于医疗,还可以用于地震救援、反恐安保等领域。
在第二届中国熠星创新创意大赛上,“悬丝诊脉”项目从504个项目中脱颖而出勇夺第一。
“意念手”一期产品问世
2016年,王德纯因病去世,但是他对科学的执着追求精神深深影响着尹奎英。在14所头3年时间,她“脑洞全开”,一口气写了47篇论文。“为什么不用到民用产品上去?”王德纯生前的话语激励着她。
“我想做个脑电波项目,能不能批点经费?”2016年,尹奎英鼓足勇气向单位提出这个“非常规”申请。“我们单位是做雷达的,和生物脑电波技术不相干。听了我的想法,领导们没有一个人反对,批了30万元启动资金。”尹奎英说。
脑电波项目可以通过捕捉肌电或者脑电波,用意念操控机械,甚至了解人脑在想什么。
2016年,尹奎英怀揣30万元经费,和西北工业大学另一位女博士一起,利用业余时间进入这个“脑洞大开”领域,从意念机械手项目入手。“我的搭档是海归,研究生命科学很多年,理论很强。我在14所被锻炼得工程能力很强,两个人双剑合璧,进展飞快。我们分好工,一人做一部分,中间只打电话、网络交流。各自做完部件,头一次合并就成功了,几乎没有挫折,科学界的跨界太重要了。”她说。
目前,“意念手”的一期产品已经问世,一位失去前臂的志愿者,在手臂上套了一个传感器手环,即可隔空操控远处的机械手。没有任何电线相连,仅凭“意念”,就可以让机械手的每一根手指做出动作。目前该项目已经拿到了国家相关配套资金支持,进入二期研发,“意念手”将有压力传感器,可以抓握鸡蛋、玻璃杯等精细物品。今年7月,14所特意在老厂区给她批了几间房作为实验室。
更多人工智能产品下半年公布
记者采访中发现,“意念手”只是尹奎英发明梦想的一部分。意念控制分为肌电控制、脑电波控制两种,意念手是前者。
“意念手”的基本原理是,大脑的脑波传送到神经,神经给肌肉下命令,释放出生物电,机械手捕捉破译生物电的信号。而用脑电波产品则复杂得多,在尹奎英的最新研究中,仪器已经能大致分析出人类大脑在想什么,基于脑电波的最新研发产品也有了雏形,预计今年下半年公布。来源: 南京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