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协主席万钢日前表示,2017年我国研发经费投入世界第二,全时研发人员数量世界第一,发明专利申请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国家知识产权局此前发布的数据则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共计135.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8件。 发明专利数量增加、速度加快、质量提升,无疑是创新驱动战略的体现,也是创新成果增多的体现,这可以视为当今中国经济能否持续保持活力和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如果连发明专利都跟不上经济发展步伐,那就只能永远跟在别人后面,吃别人剩下的饭、喝别人剩下的汤了,那就永远无法超越别人。正因如此,自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直把创新作为推动经济持续发展、健康发展、稳定发展、高效率发展最重要抓手,陆续出台了各种鼓励创新、激励创新、促进创新的政策。发明专利能实现量质齐升,就是创新工作的最大成果之一。2014年中国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2.02%,首次突破2%;2016年达到2.11%,2017年进一步上升至2.12%后,研发经费投入总量为1.7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增速较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为2.12%,较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
然而,需要保持清醒的是,虽然从数量、速度等方面看,我国发明专利已跃升全球第一,显示出强大的创新动力和创新能力,但就质量和效率而言,我国的发明专利并没有达到足够高的水平,以衡量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商业开发产品的指数论,我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率仅为10%左右,远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其中,投入产出效率不高、供需矛盾突出、创新动力不强,尚未健全专利保护和转化的环境是最主要的方面。
保护和转化是发明专利能否持续增长、持续发挥作用、持续产生增长动力的关键之一,甚至可以认为是发明专利的生命。要知道,保护不只是针对某项发明专利权而言,而是对整个发明专利所处的环境。如果没有良好的保护发明专利的环境,不仅发明者的专利权会受到侵犯,发明专利环境也会受到伤害,这会让从事发明专利研究的人员失去研究的动力和信心。毕竟,一项发明专利的诞生,需要耗费发明者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样的成果,如果轻轻松松地就被他人拿走,且不支付一分钱的专利费、侵权费,那么,还有谁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发明专利呢?
从经济和法律双重角度来看,对侵权者来说,所以敢于去冒险侵犯别人的发明专利权,一方面,是受利益的驱动,另一方面,则是无视法律的体现。反过来说,正是因为有丰厚的利益,才会让某些企业和个人愿意去冒险,如果在现行法律框架下,这类冒险很难受到严厉处罚,自然就不会把法律当回事了。可见,保护发明专利,制止侵权行为,必须从经济和法律两个方面入手。
科研、发明的目的,绝不是自娱自乐,或者说拿个奖、拿点科研经费、评个职称什么的。从事发明专利研究,最终是要将成果转化成劳动生产率和生产力,能让更多的人享受发明专利带来的实惠,能推动经济增长和企业在更高水平上发展。所以,发明专利能否顺利实施转化,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
而从我国目前的实情来看,有相当一部分发明专利都未能走出实验室,没能进入企业。特别是高校的发明专利,没能很好地与企业联通,没有转化为企业的发展动力。这样的结果,不仅没有起到发明专利的作用,反而浪费了大量的资源和财富。所以,有效推动发明专利成果的转化,让发明专利从实验室走向市场、走进企业,已成了当下的头等大事。
尽最大可能提升专利转化率,是摆在科技工作者、知识产权专家、科研人员、专利发明者面前的一道难题,也是我国从专利大国走向专利强国的必经之路。目前我国的政策支持直接用专利出资成立公司,有的高新开发区给予一定孵化资金,由政府投入第一笔技术创投的天使基金。但光靠政府的力量是不够的,应鼓励民间资本进入技术创投。作者:谭浩俊 来源: 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