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柯称 通讯员刘清明)老鼠是人类长久以来的敌人,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似乎仍拿它们没有太好的办法。武汉一名高中学生设计了一套捕鼠装置,突破了老鼠学习能力、群体预警性极强的特点,获得了第69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简称IENA)暨第十届世界创意节金奖。今天晚上,央视科教频道《我爱发明》栏目播出专题节目,详细介绍了这套装置。节目播出前,楚天都市报记者来到武汉睿升学校,采访了这套捕鼠装置的发明人、该校高三(11)班的李翔同学。
走进该校“实验育人培训基地”,仿佛置身一个科研实验室,各类工具、零件一应俱全,3D打印机和激光切割机仍在工作中。李翔研制的捕鼠设备就在基地办公室一角,初看就是一个大木箱子,上面搭着一条木桥。
这套看上去比较简陋的装置如何斩获国际金奖,并吸引央视栏目组专门来汉拍摄了一周时间?李翔介绍了其中的奥妙。
李翔介绍,大箱子上面的横桥中间会放上食物诱饵,两端装有超声波传感器,当老鼠靠近诱饵、触发传感器,横桥侧面的活动门会被电磁推杆瞬间顶开,将老鼠推落到下面的大木箱里。
用老鼠夹、老鼠粘不也能抓住老鼠吗?会不会把事情搞复杂了?面对记者的疑问,李翔笑着解释,老鼠的学习能力特别强,当你成功使用过一次老鼠夹或老鼠粘,被抓老鼠只要一呼救,它的其他同伴几乎不会再上当。
“我这套装置,就是要做到‘温水煮青蛙’。”李翔说,使用前会在大箱子里放上一点食物,箱子下面还给被推下来的老鼠留“逃跑”的管道,管道与其他设备连接,行成一套系统。老鼠在箱子里便会觉得很安逸,还没有发出警报就会等来更多落网的同伴。“把单独的设备升级成整套系统,也是在德国参赛时跟其他高手学习的。”
在央视节目中,记者看到,为了测试这套系统的实际效用,央视记者来到武汉市江夏区的湖北武昌国家粮食储备库,搭建了一个由4台捕鼠器组成的捕鼠系统。经过了一周时间,捕鼠系统在防范严密的储备库里抓到了4只老鼠。
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副研究员王子曦认为,李翔制作的栈桥式捕鼠器,结构非常新颖。相对于传统的捕鼠装置,它在完成一次捕鼠以后,不需要人工干预,可以连续进行下一次作业,捕鼠功能显著提高。但是相对于传统的捕鼠器,它占用的空间体积比较大,有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确实,这套系统体现了开创性思维,它更适合粮库、食品企业使用。”李翔的指导老师之一刘幼生介绍,李翔是班上的尖子生,高中前两年也是实验育人培训基地的常客,他搞发明并没有影响学习,相反让他的思维更活跃。
据刘幼生介绍,这套装置已经获得国家专利,在德国获奖后,省内一家知名农机企业很快就找上门来想收购专利。目前武汉市科技局正在组织三方协商,争取尽早促成科技成果转换。
【链接】
德国大奖含金量高
纽伦堡国际发明展是世界三大发明展之首,是全世界历史悠久的发明展会,在国际上享有展览界最高权威和声誉,其奖项成绩被世界各国认可。
2017年11月2日至11月5日,第69届纽伦堡国际发明展(简称IENA)及第十届世界创意节在德国纽伦堡市展览中心隆重举行,由含青少年发明家在内的约200人组成的中国发明代表团参加了这两项赛事。最终,中国代表团荣获金奖39,银奖41,铜奖33,是历届最好水平,反映出中国创新发明水平的不断提高。
而首次参加该重大赛事的武汉睿升学校,在实践育人办公室主任刘清明的带领下,高三航空班学生李翔和高二科创班学生戴玉共携两项发明作品参入了角逐。
经过紧张激烈的展示讲解和答辩,两位高中生创新作品在创意节中获得两枚金牌,在发明展评审中,戴玉同学设计制作的《导盲机器人》获得银牌,李翔同学设计制作的《栈道式灭鼠装置》获得铜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