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4月26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深圳每平方公里发明...  04/26
   中国70项发明斩获日...  04/22
   我国发明专利产业化...  04/18
   第十八届中国发明家...  04/16
   去年安徽省高价值发...  04/11
   可视化收发一体的快...  04/06
   山西交科一项发明专...  04/02
   厉害了!宁波发明专...  03/27
   第27届全国发明展览...  03/21
   贵州省有效发明专利...  03/19
   开鲁县农民发明新型...  03/15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正...  03/11
   北京:去年每万人口...  03/08
   “工人发明家”的创...  03/02
   中国国内高校和科研...  02/29
   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  02/26
   上海每万人口高价值...  02/22
   2023年安徽省发明专...  02/20
   创建至少50家发明专...  02/15
   中国展团亮相中东国...  02/09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67 7327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广州猛人新发明:用几滴口水30分钟测出有没癌症2017/03/19
    廖玮1978年出生,湖南人。1996年考入北大,本科读化学,硕博连读研究生物化学,博士后阶段研究生物物理和生物工程博士后。廖玮和他的团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能在唾液里检测到循环肿瘤DNA的技术。2015年1月,廖玮的公司落户广州开发区,他的目标是打造基因检测界的“苹果”。

专题撰文 信息时报记者 蒋隽

专题摄影 信息时报记者 徐敏

两三滴口水,就知道身体里有没有癌细胞?不用组织活检,30分钟确诊是否患肺癌?肚子里的宝宝是男是女,有没有唐氏、耳聋、地贫等先天缺陷……这些问题,都可以从唾液里得到答案。

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现代科技,也非远在欧美,就在广州。这个发明“口水论剑”的人,叫廖玮。廖玮和他的团队,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个,也是目前唯一一个能在唾液里检测到循环肿瘤DNA的技术。

廖玮的发明横跨电化学检测、表面修饰、表面化学、高分子材料、物理电源检测、工程等领域,因为他的背景是:化学学士,生物化学博士,生物物理和生物工程博士后。

第一次美国硅谷创业失败,他的自我总结是:“限制于我。大家听我的,没有引入更多比我强的人,但我也得到了很多好的经验。”

第二次在广州创业,他找高管的标准是必须有某方面强过他。在公司,他对自己的定位是“首席娱乐官”。招员工,他首先会问:“你想做什么?你想做的是不是跟我一致,如果你要为我改变,没必要。”

他的目标,是做基因检测界的“苹果”,并霸气豪言:“如果有人做盗版比我好,我把专利拱手相让。”

求学路上,他是学霸中的“战斗机”

在北大打下“合纵连横”的学科背景

在唾液里检测到循环肿瘤DNA的技术,这个听起来很玄乎的核心技术来自哪?来自于廖玮多学科交叉的背景,他本科学化学,硕士、博士研究生阶段学生物化学,博士后阶段研究生物物理和生物工程,“一般做生物的人,不会发明这个方法,因为他们已经习惯了用传统的方法。”

话说,“学霸”一词已经不足以形容廖玮,他应该算“学霸中的战斗机”。1996年他从湖南考入北大,虽然专业号称化学,但赶上那年北大组建理科实验班,从各个理科院系抽调来学霸,口号是“培养数理化天地生计算机全方位人才”。

“怎么培养呢?都去上专业课!每学期7门专业课,一周60节课。我的天啊,天天上课,现在想想宁愿读四个高三,都不想读一个大一。”回忆起来,廖玮仍然心有余悸,“大学前三年是非常非常的辛苦,非常非常的痛苦。”不过,这也就此打下了他“合纵连横”的学科背景。

大四回到原院系准备本科论文,终于轻松有时间了,恰逢2000年互联网泡沫,廖玮在中关村装过电脑,编过程,做过网页,当过黑客,还抽空开创了北大学生会科技部。“那时候中关村满街都是互联网公司,天天到学校搞活动,此前这些活动没有专门部门对接,我和另一个同学就专门承接这些IT公司的对接,成立了科技部。”

本科毕业后,他获保送就读北大研究生,硕博连读化学生物专业,由化学入生物。

赴美国攻读两个博士后

学霸的留学经历,看起来简单得让人嫉妒。2005年,往国外发了3封邮件之后,连电话面试都没有,廖玮就被有“美国南方哈佛”之称的莱斯大学录取为博士后,“读生物物理,(研究方向)更生物了”。因为想做一些能看到实际用处的东西,次年他转入美国匹兹堡大学攻读第二个博士后,专业为生物工程。

在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廖玮参与了一个现在说起来都令人感叹很牛的项目,“开发神经电极,插在脑袋上,能把脑电波信号读出来”,被列为史上最著名的试验之一,载入美国科技史。“在猴子脑袋上开孔插入电极,绑住猴子的手,电极信号接到机械臂,把香蕉放到猴子面前,猴子可以控制机械臂去抓香蕉。”他在其中的任务是,研究如何让插入猴子脑部的电极寿命更长。

陷入迷茫,打着高尔夫盘算退休

信心满满在硅谷创业

2007年,廖玮转到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口腔学院,恰逢该学院拿到美国历史上单项经费最大的科研项目,“用5400万美金(开展研究),回答:唾液里到底有什么,是否可以用唾液来诊断疾病。”这也是全球最大和最有影响力的唾液研究项目。

2010年,廖玮做出小型全自动化POCT(即时检验)的产品原型,在业界引起轰动,福克斯新闻还对此进行了专访。

2011年,怀揣技术的廖玮信心满满地前往硅谷创业。不过,现实没有励志故事那么美好。2013年,创业以失败告终,“经验不足、产品开发不成熟、没有开发出很成型的产品,还是局限在UCLA的产品原型格局上。”

对于这次经历,廖玮的自我总结也极具科学家范儿:“限制于我。大家听我的,没有引入更多比我强的人,我的水平决定了整体水平。没办法,但我也得到了很多好的经验。”

机缘巧合做风投

虽然创业没成,但机缘巧合下,他在硅谷干起了风投。他当时所在的公司是硅谷少有的研发、生产上下游都做的企业,“所以每天很多人上门来说自己的创意,创业的人天天来敲门,我就坐着听”,听多了他干脆游说总公司成立个投资公司做风投,“(谈)成了3家企业,有(企业做)全球前三的3D打印机,还有帕金森病人用的仪器。”

“看一个项目,以前是创业人从内部说自己的技术团队多么好。”而这段经历让廖玮学会了从投资、资本的角度去看一个项目,会考虑“怎么得到资本的认可,资本怎么评价你的项目”。

抓住“历史给我的机会”

2014年,做了一年多风投的廖玮进入迷茫期。已经在公司晋升至副总裁的他,也不缺钱了,正当壮年却盘算着退休,“在美国天天打高尔夫”。

此时,捷报传来——团队科研有了进展,首次在唾液里把肺癌基因检测出来,检测结果比已有的平台都要准确,而且更快速、低价,廖玮又燃起了雄心斗志,决定把它带回国。“也受到国内一个亲近朋友的触动。他30多岁得了癌症,老人刚退休,老婆工资也低,小孩才几岁,买了房,背着房贷。他这顶梁柱得了癌症,全家怎么办?”所以廖玮想尽早地在国内推广这个技术。

廖玮觉得,做唾液的癌症检测,是历史给他的机会,因为他所有的专业历程加起来,才形成了现在的技术:电化学检测、表面修饰、表面化学、高分子材料、物理电源检测、工程……“各个学科交叉,要不然做不出来。得有这样背景的人,才能发明这样的技术,但这样背景的人太少了。”所以他觉得,“这是注定的,也是历史给我的机会。”

他做产品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受益,“(产品)早出来一天,不是能多赚多少钱,而是能减少很多人的痛苦。”

2015年1月,廖玮的公司易活生物落户广州开发区。

开辟蓝海,用“天文望远镜”看星空

测唾液30分钟可确诊癌症

上个月,廖玮和他的公司易活生物举办了首届亚太唾液高峰论坛,邀请全球最权威的口腔学和基因学专家云集广州,探讨小小唾液的健康大未来。

在口水里能检测到基因(DNA),有啥稀奇?

“你为什么长这样?皮肤白不白、头发卷不卷、是不是双眼皮?都是基因决定的。癌症,则是基因突变的后果。”谈起癌症原理,廖玮尽显理工男的滔滔不绝:“人体一生之中可能发生几十万次的基因突变,绝大部分的基因突变并不会致病,导致癌症的是极少数几种突变。”如果人体的纠错机制不能阻止突变的癌细胞,则只能靠现代医疗发现、治疗。

目前,全球普遍采用的癌症检测方式是活检穿刺或者外科手术——将包块组织取出检验,确定是否癌细胞,然后分析基因,是哪一种癌症,一到两周时间才能获得检验结果。其实,“只要有少数肿瘤细胞发生突变,就会有癌症细胞死亡脱落,进入体液(血液、唾液)、免疫系统,所以通过检测体液中的细胞碎片,就可以测出是否有癌细胞。” 廖玮奋斗的目标,就是尽可能提早测出癌细胞。

近些年,医疗界开始探索体液检查,例如血检——肿瘤细胞掉落到血液中,通过查出血液中肿瘤DNA尽早发现并确诊癌症,但检测价格不菲,动辄几千,而且检测时间较长,一般需要一到两周。廖玮用科学方法证明了口水中含有基因后,犹如打开一条解题捷径。与血检相比,唾液检有四大优势:减轻病人痛苦、测试准确率高、减少病人等待时间、大大降低检测费用。“做一次肺癌的基因检测需花费三四千元,而唾液检可以把成本降低到十分之一。”在时间上,目前的基因检测需等待一到两周才能出结果,而唾液检测只需30分钟。

测唾液可查胎儿先天缺陷

除了筛查癌症,测唾液还有哪些应用?廖玮会很牛地告诉你:“凡是跟基因有关的都能做。”廖玮和他的团队,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在严格科学条件下证明了母亲唾液中有胎儿基因存在,开辟了生物检测领域的一片蓝海。“简单来讲,就是母亲的唾液中含有腹中胎儿的DNA,检查母亲的唾液就能知道胎儿是否有先天缺陷,当然也可以知道怀的是男孩还是女孩。” 目前,所有针对胎儿出生缺陷的基因筛查,例如唐氏综合征、先天性耳聋、地中海贫血等,都能用唾液进行无创产前筛查。

廖玮和他的团队,正在抓紧开发针对胎儿的各种检测试剂盒。他相信,能降低整个国家健康检测支出,并能更好防止新生儿缺陷的产品,必定会得到更广泛的运用和认可。

研发基因诊断领域的“狙击枪”

其实,各国科学家对“口水”好奇几十年了,为什么是廖玮首先开辟“唾液蓝海”?这要从廖玮发明的新一代基因检测技术——EFRIM(电场诱导下的释放和检测)说起,EFRIM是世界上唯一一款不需要进行样本处理和PCR扩增(PCR扩增:一种传统的基因检测技术)的基因检测技术,被称为基因诊断领域的“狙击枪”。

打个比方,此前的基因检测技术,犹如用肉眼看星空,只能看到几十、几百颗星星,而廖玮的技术是革新了工具,用天文望远镜看星空,能看到数以十万计的星星,从根本上改变了看DNA的技术和方法,缩短了看的时间和降低了成本。

廖玮也曾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公司的产品需要得到监管部门的许可,目前,还不能进入医院,这个还需要1~2年的时间;不过,现在可以进入第三方检验实验室,第三方的需求量非常大,一年上百万人份。

再战江湖,想打造基因检测界的“苹果”

自我定位:首席娱乐官

第一次创业的失败让廖玮认识到,“公司的瓶颈就是我,就像矿泉水瓶子,最窄的地方是头部的瓶口。我是头,不是我多厉害,而是最细就我这块,所以要用比我强的人,某方面强过我才有意义”。

于是,第二次创业“再战江湖”,廖玮定下了找高管的标准:必须某方面强过自己,引入强人组成团队。

他不怕强人抢走自己作为老板的风头,“创始人对公司的控制力体现在个人能力和魅力上,要有吸引人的地方。他们每个人都有某方面强过我,但我每个方面都懂一点。”

廖玮名片上印的头衔是CEO,但“这个CEO跟通常不一样,是Chief Entertainment Officer,首席娱乐官。我的任务就是让每个人都开心,对外娱乐投资人、合作伙伴客户,对内娱乐团队、员工、媒体”。他给自己的定位是服务者,而不是管理者。

招员工时,他首先会问:“你想做什么?你想做的是不是跟我一致,如果你要为我改变,没必要。”他希望员工想做的事情是,“你想做的、喜欢的事情,同时正好又是我需要的,这就最好了”。

他的副总们:各怀绝技

聊起副总们,廖玮形容,他们是一群“身怀绝技”和“吃饱了撑着”的人。

“身怀绝技”是因为他们此前都是业界各大企业的高管——管项目的副总来自电信;管财务的来自科学仪器销售公司;负责政府事务和临床申报的副总是清华博士后,其导师是研究中国食品安全的泰斗级人物;管市场销售的副总有自己的医药销售公司,做了20年的市场。

“吃饱了撑着”则是指“他们每个人在自己以前的专业和领域,都做到了‘躺着可以赚钱’的地步。但是,都觉得如果就这样退休了有点遗憾,希望做点有意义的事情,再折腾一下。”

销售口号:当真药做,当假药卖

第一次创业,科学家廖玮觉得,有技术就天下无敌,技术是王道。第二次创业,他认为,“技术只是门槛、敲门砖,市场才是王道。没有市场需求的东西,再好的技术也没用。”所以,他的销售口号是,“当真药做,当假药卖”。“真药指质量,一定是真真正正的好技术好产品,对人有益的。‘当假药卖’是指宣传、市场渠道要跟上,用最先进的理念、手段,用互联网的思维卖产品。”

现在,廖玮的目标是:做基因检测界的“苹果”。

除了测肺癌,EFRIM还可用于检测其它各种癌症,“只要有明确的基因突变和药,就可以开发检测试剂盒。”癌症相关基因很多,有明确靶向药物的目前就有500多种基因,“我一个公司(来开发)得开发到哪一年去?”

“苹果电子产品可以进入Apple Store下载更多程序,这个开放性的平台支持所有人自主开发。EFRIM也是平台,有仪器、软件、试剂盒,我教你怎么用,告诉你怎么开发,各大医院、机构都可以来合作。”

他举例称,某医院擅长治疗肝癌,“我们将自己的核心技术授权给医院使用,双方成立合资公司,开发肝癌的检测试剂盒,医院是开发者、使用者、也是市场推广者,我们占股份,试剂盒卖得越多,我们也越受益。”

对于知识产权,廖玮并不担心,霸气豪言:“我不做一个保守的平台。如果有人做盗版比我好,我把专利拱手相让。”

编辑点评

用对了地方,每一步棋都是关键

“这是注定的,也是历史给我的机会。”“学霸中的战斗机”廖玮把自己“合纵连横”的学科背景应用到了研究领域、创业领域,带领我们用生物“天文望远镜”仰望基因的星空。

我想起了著名的印度电影《贫民窟的百万富翁》,主人公凭着过往神奇的经历积累,成功答对所有连博士专家都没把握全中的问题,成功闯关。有时候,我们会为当下走的“弯路”懊恼,其实,如果以后把这段经历的所得用对了地方,我们过往的付出就没有“无用功”。

黄舒

(信息时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3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