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庸国时期,庸人的大脑已是十分聪明,庸人留下的很多发明创造,无不证明这个判断是准确的。据著名建筑学家、史学家张良皋先生考证,古时的庸国是制陶大国、诗歌大国、器乐大国、营建大国、冶铸大国、造历大国、农业大国。先秦时代许多文化之谜包括四灵、五行、十干、八卦及楚文化都与庸国息息相关。所以,庸人创造性的发明至少涵盖以下几方面。
其一是开创了原始用火、炼石、焚土、制陶、冶金业的先河。传说自燧人氏发明用钻木取火之后,庸国的发祥地崇山成了“火的故乡”。有了火,接着就有了冶炼技术。女娲炼石也出自古庸湖湘地区,而以制陶业闻名被封陶唐氏之姓氏的尧帝,也出在古庸地区。尧帝13岁助理其兄挚治理国家有功,被封在陶城(坪),15岁又改封于唐,所以史书上称尧为陶唐氏,是陶姓的授姓之祖。古庸国的冶炼、制陶业的许多技术一直流传到后世,并深深影响到现在的方方面面。
其二是学会了植桑养蚕。在桑植朱家台出土的旧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发现一陶罐腹部刻了一周蚕纹,证明早在旧石器时代的先庸时期,澧水流域的先民们就学会了人工饲养桑蚕,这也说明古庸桑植是最早学会植桑养蚕的地方。
其三是学会了绩蔴制衣。传说庸国时已有简单作坊,会用树皮和麻类纺织成粗布,制作衣服。《庄子》曰:“昔庸成氏、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轩辕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伏羲氏、神农氏。当是时也,民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乐其俗,安其居,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至老死而不相往来。若此之时,则至治也已。”文中所说庸成氏、中央氏、祝融氏、伏羲氏,都出在庸国核心所在地的崇山一带。而传说中的“夏布”,实际就是夏庸之布,也即后世土家族地区所陈的“賨布”。
其四是造书契、演八卦,创制天文历法。晋皇甫谧《帝王世纪》记载伏羲曰:“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始制婚嫁,以俪皮为礼。结网罡以教佃渔,宓羲氏。养牺牲,以冲庖厨,做甲历。甲历者,起于甲寅,支干相配,为十二辰。六甲而天道周矣。岁以是纪而年不乱;月以是纪而时不易;昼夜以是纪而人知度;东西南北以是纪而方不惑。此为历日之始。”据张家界本土易学专家田奇富先生撰文指出,伏羲首创八卦就在本境崇山。上古书《连山易》的核心“重艮以为首”句,其“重”即指的“崇”,“艮”即指“山”。这个史料记载,使人们清晰地看到了伏羲部落先民造书契、演八卦和创制天文历法的真实创举。
其五是发明农具和进行农耕生产。许多史料都记载,从神农氏开始,已发明了农具耒耜,而炎帝始教人进行农耕。澧县彭头山出土大量陶制生活用具和石制生产工具,还有已炭化的稻谷壳、兽骨等遗物,也表明至少在古庸国的早期,农耕现象即已很普遍了。而九澧豆作物的种植和水稻作物的栽培技术,也是在古庸国时代就创造的耕作文明,其历史贡献也很大。
其六是筑城造屋。在长达5千余年的历史长河中,古庸国的都城也迭经了多次迁徙和演变。现距张家界直线距离仅100余公里的澧县城头山,是考古界迄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古代城市,其城区建于6000年前,该古城用荆条版筑而成城墙,城郭沟池都十分明显,这里还有供人居住的多层房屋遗址,有供人食用的近百种植物籽食和多种动物骨骼。当时的这座古城,应该就是一个古国的都城,这个古国在6千万年前既已存在,它极有可能就是古庸国庸(容)成氏晚期为帝王时的古城。这个古城的建筑结构也表明,古庸国时期,筑城造屋的技术也已相当发达。它对后世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其七是文字遗存。在古庸国的辖地,过去有多处以仓颉命名的地名和纪念仓颉的庙宇。在古庸国辖地的瑶族聚居地——湖南省江永县内,还有一种古老的文字遗存,即“江永女书”十分闻名。在古庸国的核心地大庸一代,也流传有许多文字遗存。如永定区丁家溶村的錾字岩岩壁上,至今留有古老的岩刻文字;过去的大庸城乡还盛行“草码字”、“灰码字”、“鲁班字”等庸人发明的文字。古庸国的这些文字遗存,也说明文字的发明和初步应用时间,可能在距今六七千年前就早出现了。
其八是发明制造过许多兵器。古庸国出过蚩尤、刑天等战神,这些战神是“兽身人语,铜头铁额,食沙石子”,其使用的武器有矛、盾、斧、剑、戈、戟、刀、箭等等。其军事实力也很强,在周武王伐纣时,庸国还是八国之首,一起讨伐并推翻了商朝的统治。
此外,古庸国还是音乐、诗歌等艺术创造发明的大国。这两方面笔者已有文章专门论述,在此不再赘述。总之,古庸国庸人的发明创造是多方面的,只是我们后人尚未系统的去总结而已。庸人实乃不“庸”,而且极为聪明。因为有了庸人的许多发明创造,才奠定了后世华夏文明的进步基础。庸人不愧是我们的先祖,其皎皎者筚路蓝缕的丰功伟绩,也永远是值得我们怀念祭祀的典范!来源:搜报网 李康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