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4年11月29日 星期五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广州港获得发明专利...  11/27
   第二十六届高交会盛...  11/15
   九号公司卡丁车产品...  11/12
   四川城市职业学院产...  11/06
   脑机海河实验室团队...  11/03
   长沙“公交医生”一...  10/25
   全国七成左右发明专...  10/19
   庞代文:让微小量子...  10/14
   山西省以科技创新塑...  10/07
   刘珈岩:热爱发明的...  10/05
   1979年至2023年我国...  10/01
   这个科技领域的职业...  09/20
   2024年芬兰千年技术...  09/05
   2023年我国经济发展...  09/01
   九阳:发明了一个产...  08/31
   浙江一本科生团队研...  08/27
   有效发明专利量达61...  08/23
   2024年宋庆龄少年儿...  08/19
   晶体管家族增添新成...  08/16
   平湖曹桥开展“四大...  08/13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69 7375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从普通工人到“发明达人”2016/08/10
    ■记者高昱雯通讯员陈月萍

  本报讯自己发明收音机?发明防暴器?这对普通人来说,似乎遥不可及,但对西马桥社区的居民陈宜中来说,却都是小菜一碟。“踩错油门防范装置的自动启闭法”“单身老人睡眠陪护假人”“金属假牙不慎吞肚防范法”……40余年间,这位“达人”的发明创造多达100多项,其中的50余项获得了国家专利,真正印证了“高手在民间”这句话。


  走进陈宜中的家,客厅外的阳台被他改造成了一间小小的工作室。几平方米的空间俨然就是一个微型“试验车间”,小桌子上摆满了台钳、万用表、手枪钻等各种工具。“这里就是我的‘主阵地’,东西堆得多,有点乱,不过我的大部分发明制作都是在这里完成的。”陈宜中说,“而且一忙起来就会忘了时间,有时候一看表都已经半夜了,创新真的是件很享受的事情。”

  说起与发明结缘,这还得追溯到42年前。那时的陈宜中还是个30岁的青年,当兵退伍后进入嘉兴绝缘材料厂当了一名工人。只有初中学历的他却很喜欢动脑,“上世纪70年代的生产基本靠人力,我那时就很想‘解放’双手,让某些生产领域实现自动化。”陈宜中说,在不断的钻研和试验下,他的第一项发明——薄膜拉幅机械手应运而生。“这让拉伸薄膜再也不用人力了,在当时绝对算先进,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发明后就被厂里用到了生产线上。”他的发明得到了大家的肯定,一下激起了陈宜中对发明创造的热情,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在陈宜中保存的4大本厚厚的发明档案中,一张泛黄的旧报纸引起了记者的注意。原来,他还是嘉兴南湖第一份旅游纪念品的发明创造者。1984年,陈宜中以嘉兴特产南湖菱为原材料,加工制作出了“南湖金菱”,成为南湖渡口旅游品商店里的抢手货,并申请了国家专利。著名的园林建筑学家陈从周教授都为之大加赞赏,并写下了“天下第一菱”的题词。

  实践出真知,日积月累的坚持,单位给陈宜中破格提升为工程师。1989年,他还成为了浙江省发明协会的会员。为了节省经费,在申请国家专利的过程中,陈宜中基本靠自己写申请材料。多年的经验,让他得以主编出版《科技创新与专利入门》一书。值得一提的是,该书还被列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部委级规划教材,并被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图书馆收藏。

  如今,年过七旬的陈宜中,每天还要坚持几个小时的发明创造。由于申请的国家专利多,他每年光支出的保护费用就要2万多元,几乎占了退休金的一半。不过作为老党员的他却觉得这些都是值得的,“像水管防冻阀、防切割报警装置等产品,因为我申请了专利,所以国外相似产品进来就不能收我们专利费了,这就是我想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吧。”陈宜中说。来源:嘉兴日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