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工具: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 大三学霸20块发明地震报警仪 手握11项国家专利 | 2016/07/22 | 科学家季米里亚席夫说,科学不会舍弃真诚爱它的人们。电子科技大学大三学生徐帆云对此深有体会。在中国专利公布公告查询网站上,21岁的他已有11项国家专利登记在网,“此外,还有两项专利已经通过审核,将于近期公布”。 “只要理论正确,反复试验总会有结果。”7月19日,徐帆云告诉华西都市报记者,他的动手习惯在小学时便养成了,他10岁研发出的净水装置,一个月为家里节约用水3吨多。汶川地震后,他设计了一个地震声光报警器,在后续的几个月,陆续检测到4级以上的地震。大学学过延时电路后,他又改进了报警器,大大提高了传感灵敏度。 见马路上的红绿灯都是固定的时长,他又想出新点子:通过红外线探头检测车流量,以控制红绿灯时长。 被称学霸 从来没考过第一名 戴着眼镜的徐帆云是个典型的理工男,就读电子信息工程。目前,他正在准备考研。获得了11项国家专利授权,有同学叫他“学霸”,他苦笑,“是学霸就不用担心考研了”。徐帆云坦言,自己从来不是第一名,即使是在最擅长的物理学科。 出身于成都工人家庭,徐帆云的发明总是来源于生活。从小,他就偏爱科普类书籍。上小学后,通过科技课,养成了动手实验的习惯。 4年级时,他看到妈妈洗衣服用水量很大,就开始了循环使用污水的思考。通过几个月的鼓捣,他做出一套净水装置。装置分为上下两个水槽,在上面一个水槽完成清洗日常物品后,污水通过双层过滤网,流往下端的水槽。下层水槽装有一个水泵、上下两个水龙头。投入明矾,开启水泵搅拌,沉淀一定时间后,上面一个水龙头放出的水就可以用于家用。而下面一个水龙头将会放出无法处理的污水和沉淀物。安上这个装置后,当月,家里的用水就节约了3吨多。 上了初中后,他经过申请,这个装置获得了国家专利。 历时6年 设计地震传感报警装置 在所有专利设计中,他最有感情的是一个地震传感报警装置。“5·12”汶川地震后,他意识到,发生在日常休息时段的地震,很难短时间摇醒熟睡的人,便萌生了报警装置的想法。花20元买来器材,他根据课外书看到的简单的触发电路,动手将铜杆与螺旋铜丝链接,在铜丝上固定一个椭球焊锡,再与平板上的电路链接,装上发光二极管(报警灯)和喇叭,一个地震声光报警器的雏形形成了。按他设想,一旦有地震,通过电路传感,触发椭球焊锡晃动,引起与之链接的报警灯、喇叭工作,可实现报警效果。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类似的经验,遇到震动,脸盆也会荡出水纹。”徐帆云说,一周后,一场6.7级的余震来袭,他的报警装置闪起光,嘟嘟叫起来。 在大学课堂上学到了延时电路后,徐帆云再次拿出6年前设计的地震报警装置。这次,他在椭球焊锡上加装了一个铜环,通过椭球焊锡与铜环的接触发出警报,“可以提高传感的灵敏度”。为准确测量地震级别,他做了一个小地震报警器,一个大地震报警器,并联起来。 徐帆云说,现在,只要有地面振动,就同时发出警报,有时候也许就是多这几十秒,就能挽回更多的生命和财产损失。 发明初衷 为方便长辈磨片 发明专利一向是专利申请中难度最大的类别。在中国专利公布公告中,记者看到,徐帆云获得专利授权中,有10项为实用新型授权,此外,还有1项是发明专利授权,这是一种对化工试片批量打磨的自动化机器。 2014年的一天,他的一位长辈说道,“小云,你不是爱发明吗,给我弄一台自动打片机呗。”徐帆云说,这位长辈在一家化工材料厂上班,双手因常年磨片起了老茧。抱着为亲人提供便利的初衷,徐帆云经过反复钻孔,修改尺寸,一台专门针对化工试片批量打磨的自动化机器做成了。现在,这台机器就放在化工厂上班的长辈那里。 上了中学,他常常醉心于做实验。由于实验材料不容易买到,他常常一个人骑着自行车,从位于火车南站的家中骑到城隍庙去淘。为此,妈妈没少担心过他的学习成绩。 一直以来,他都以钱学森为榜样。说起理想,徐帆云有些害羞,“想做科学家,只是担心这个梦太不现实。”来源: 快科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