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德清县乾元镇环城北路133号是一家名为“诚信轮胎店”的补胎店,店主陈公夫从带着一把老虎钳摆摊开始,如今发明了拿到专利的“多功能补胎机”。励志的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一把老虎钳开始创业
今年58岁的陈公夫下过乡,还曾在国营牧场养过猪。1989年,背负生活重压的陈公夫,向父亲借了一把老虎钳,在路边摆了个修车摊,从补自行车胎起家,开始了近30年的修车补胎生涯。
因为平时爱看书,喜欢请教,更善于钻研琢磨,慢慢的,他从自行车修到了摩托车、拖拉机、汽车,维修工具也从一把老虎钳,升级到各类机械设备。几年以后单位解散,陈公夫成了下岗工人,修补汽车轮胎成了他赖以养家的唯一工作,因为技术精湛服务好,他的轮胎店连续数年成为德清县公交车的定点维护点。
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年龄的增长,陈公夫越来越感到补胎的工作体力消耗大、运用工具多,有时候手忙脚乱起来,不是工具找不到了,就是脚被电线绊住了,严重影响工作效率。虽然店里添置了一些机械设备,但是这些设备都是各自为阵,没有整合在一起。他去大城市考察过,也到网上搜寻过,但是迄今为止,他都没有找到过一台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补胎机”。
一台机器整合了30度项功能
从事补胎工作这么多年,对于哪些工序可以简化,哪些工序可以运用机械设备,陈公夫早已了然于胸。“一定要发明一台设备,把多个补胎设备的功能整合到一起,提高工作效率。”从2012年10月起,陈公夫就开始构思。
但是,设想中的“多功能补胎机”根本就没人见过,可供参考借鉴的信息更是一丁点儿都没有。“就连它应该是方是圆,我都心中没数。”日日苦思冥想,陈公夫终于从手术台中找到了灵感。“医生做手术的时候要用到那么多的工具,但是整个过程有条不紊,主要是得益于有一个平台整合了多种功能。”陈公夫说,一个长方形“轮胎手术台”的雏形,开始在他心里形成了。
陈公夫把剥胎机、热胶补胎仪、平衡机等现有设备进行了整合、联接,核心部分是被他称之为“轮胎手术台”的补胎机,中间通过升降设备和轨道完成轮胎的传送,这些设备联接整合在一起就成了整个“多功能补胎机”。
在陈公夫给记者演示了一遍,轮胎放入预定位置,两边伸出卡扣完成固定、扩胎,打磨、吸尘、吹风等工具随需随取,用完了挂回原处,只要一按手柄,长长的电线就缩回去了,此功能模块适用于冷胶补胎法;拉开一个小抽屉,里面有一卷补胎用的内胎皮,要用多少就剪下多少,就像抽取卫生纸一样的方便,此功能模块适用于传统胶补法;侧面一个机械摇臂像螃蟹钳子一样举起轮胎,然后操作控制面板把轮胎送到“温控轮胎硫补机”下,此功能模块适用于热胶补胎;从底下拉出一条轨道来,另一头还有一个小凳子,可以把公交车的大轮胎推上轨道,人坐在小凳子上补胎……陈公夫初略算了一下,这个平台一共包含了30多种功能。
更妙的是,通过线控设备,这个“轮胎手术台”还可以自动前后左右平移,以便腾挪出空间和变换操作角度,还可以冷胶补胎法和热胶补胎法同时操作。
拿下专利盼推广
陈公夫的研发过程持续了3年多,如何研制一套专门修补轮胎边缘部位的装置,是期间遇到的最大挑战。“关键难点是扩胎。我先后试制了三四个装置,但不是太大就是太重,足足花了七八个月才攻克了这个难题。”陈公夫说,自他开始研发“多功能补胎机”以来,已产生了约一吨废铁,投入资金近10万元。
令陈公夫感到欣慰的是,经过边试验边改进,“多功能补胎机”已经相当成熟,前不久获得了四项实用新型专利,申报的两项发明专利也即将获批。
在实际工作中,“多功能补胎机”也是大显身手,陈公夫说,如果只是补一两个胎,它的优势可能一下子还显现不出来。如果是一天补十几个胎,至少可以提升效率50%以上,而且人更省力,不用把轮胎搬上搬下,也不用频繁的下蹲、弯腰、起立。
陈公夫说:“现在新闻上都说要创业创新,我这个发明就是工作中最好的创新。”目前他最大的愿望,就是自己发明的“多功能补胎机”能够得到生产、推广,使更多同行获得工作上的好帮手,产生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德清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