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11月12日 星期三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2025上海青少年科创...  11/06
   中国高质量创新成果...  11/02
   美国《时代》周刊评...  10/30
   我国成功研制轻小型...  10/25
   闪极唱片三合一充电...  10/22
   20个发明创新项目、...  10/01
   从发明全嵌到高端第...  09/30
   戴森设计大奖在华10...  09/23
   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  09/12
   高梵以185项发明专利...  09/04
   江西:每万人有效发...  08/30
   第二十届“宋庆龄少...  08/19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发...  08/13
   安徽每万人口高价值...  08/03
   在海外市场,如何建...  07/26
   人工智能、量子技术...  07/18
   2000余名“小发明家...  07/06
   长江经济带发明学会...  07/01
   川庆钻探职工创新成...  06/26
   “土发明”打败“老...  06/18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72 7427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六旬土木匠只读过两年小学 搞发明两获国家专利2015/06/15
    读者朋友,不知你注意到没有,近日中央电视台《我爱发明》栏目,用了一个多小时,介绍了我省衢州衢江区廿里镇一位66岁的“泥腿子”。这位老农虽只读过两年小学,发明的“木柄加工装置”和“木柄圆杆机”,却双双获得国家专利。这位老人,就是我的老爸廖文岳。
  节目播出后,不少人都来问我:你老爸一个农民出身的土木匠,怎地一夜之间,成了发明家呢?知父莫若女,其实,我老爸之所以有今日成功,完全是因为他从小养成的爱“捣鼓”天性。
  还在老爸贪玩的童年时代,因买不起玩具,他就自己动手,找来4只废弃轮子,上面装上一块木板,当老爸踩着滑板车满村滑走时,羡慕得身后跟了一大群小伙伴。老爸小学读了两年辍学务农,16岁开始学木匠,天性爱琢磨的他,并不满足每天敲打桌儿板凳,那时候,村民流行床沿装一排葫芦栏杆,但要将一根根木头打磨成葫芦,既费时间,又难同一。“能有一台生产葫芦栏杆的车床就好了”,我父亲想。说干就干,老爸的“捣鼓”天性又一次被激发,历经2年多次失败后,车床终于制作成功。那个年代村里还没通电,于是父母亲合作,一个双脚飞快踩,一个双手灵活转,一会儿功夫,一根凹凸光滑的葫芦栏杆,就从车床脱颖而出。再有一次,因腰骨摔断,老爸落下了腰椎痛的毛病,三天两头跑医院做牵引。躺在床上的老爸又动起了发明脑筋,他利用杠杆和滑轮原理,自制了一台木质牵引机,自己做牵引,再不用跑医院。即使到了现在,劳累一天的老爸还常躺在牵引机上松筋骨。
  我的老家地处山区,满眼葱茏,身为木匠的老爸一直有个心愿,想把家乡树木变成农具。但要批量做,就得靠机器,于是,老爸又“捣鼓”起了念头。2009年,父亲的第一代机器出炉,但经调试,欠灵光,2011年,第二代做成,不够精准,直到2013年5月,第三代“木柄加工装置”终于取得成功。随后,父亲的“木柄圆杆机”也宣告问世,两项关于新机器发明的专利,一年之后相继申请成功。
  父亲的两大发明提高了效率,实现了机器换人,当拿到沉甸甸的专利证书一刹那,我分明感到老爸的双眼湿润了:这是专家对只有两年小学文化父亲的最高肯定,也是社会对老爸多年“捣鼓”的最好回报。来源:钱江晚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