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四川日报记者 张明海)创业项目必须是“高大上”吗?5月30日晚,在郫县(微博)德源镇布谷鸟创业公社举行的成都第六场“菁蓉汇”活动上,这一疑问有了答案。 在这场电子科大、西华大学等16所高校、近3000名大学生参加的创业项目竞赛上,既有机器人、大数据等“高大上”的创业项目,也有“穿串机”、找兼职等本土味十足且接地气的创意项目。
把握产业趋势 用技术抓商机
西华大学学生胡佳霖推出的“丁当机器人”项目,吸引了现场投资者的一致关注。
“我们用了近4年时间,投资了400多万元资金用于机器人研发。”胡佳霖介绍,其团队开发的工业机器人“D—ROBOT”,通过控制系统、图像处理系统和机械结构,可以大量运用在汽车焊接、喷漆以及食品加工等方面,代替人工作业。“并且我们的产品比国外机器人便宜一半以上,具有价格竞争优势。”
基于大数据的研究,电子科大博士生方育柯领衔的“拍图购”项目,则专注于如何帮人“买衣服”。“简单地说,提供基于图片的商铺购物搜索服务,可以在用户并不知道商品品牌情况、型号的情况下,上传一张图片即可进行商品搜索,从而快速获取关于商品在线上的品牌、价格、销量、质量评价等信息。”
“我们已经积累了上千万的商品数据、上亿的图片信息,我们现在每天能更新百万件商品。”目前,其图像搜索技术已为中国最大的小商品批发市场“义乌购”提供了一个线上的平台,同时与中国最大的图片分享社区“优美图”做个性化图片推荐,并与成都本地的西部鞋都等达成了合作。
“预计到年底会有10万的注册用户,到明年6月份我们会有50万的日均活跃用户,还有一百万的注册用户。”方育柯信心十足。
立足现实生活 平凡也有大发展
在本次“菁蓉汇”上,还有不少接地气的项目,看似貌不惊人,实际上创意十足、商机无限。
“四川人爱吃串串,但穿串串挺麻烦的。”在一分钟演讲推荐环节,成都工业学院学生麦洋带来了“智能控制穿串机”。麦洋表示,人工穿串每小时为50至75串,而穿串机一小时可以穿1600至2000串,是人工速度的16倍。
“人工穿串还有卫生方面的隐忧,我们一台机器代替10个工人的操作,一年可为商家节约10万元。”麦洋介绍,公司正在筹集20万元启动资金。
同样是专注于现实生活难题,从帮大学生如何找兼职做起,徐丹带来的“兼职地带”项目,已经在国内28个城市布点,覆盖了全国1500所高校,与4.5万家企业进行合作,已有超过200万兼职人员注册用户。
徐丹预期,三年内“兼职地带”将实现占领中国兼职市场60%的份额,每年安排一亿人次上岗,每年为超过5000万人找到兼职工作实现灵活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