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6月18日讯 在东区市一院,提起袁林这个名字,不少医生和护士都敬佩不已。他是医院医疗器械设备处的一名高级工程师,如今他已获得33项国家发明专利。如今,袁林还在钻研着3个新的发明。59岁工程师从小爱发明
今年59岁的高级工程师袁林,1990年转入市一院设备处工作。让人不解的是,学临床医学的他,却没有选择医生这个职业。袁林坦言,自己从小就喜欢动脑筋,一旦遇到什么事就喜欢在脑子里琢磨,凡事都要问个为什么。他认为,虽然自己懂医术,但是性格不适合做医生。在他看来,医生从事的是一个不可逆的工作,必须精确、果敢。“我这人凡事都爱琢磨,做事不果断,不能当医生。”他说。分配到市一院后,他主动要求到设备处工作。
说起自己的发明之路,袁林介绍说,初中时他从物理书上学到了三机一泵,包括电动机、发动机、柴油机和水泵,当时他就很感兴趣。由于环境因素,当时的学习只能靠自学。袁林放学回家总是自己琢磨物理学原理。他告诉记者,如今的一些发明专利运用的物理和化学原理,都是他少年时自学掌握的。从2003年至今,袁林共申报成功了33项国家发明专利。
发明1
消防栓常被撞断 发明卧式消防栓
消防栓,在火灾发生时能起到重要作用。2008年,袁林发现,消防栓容易被车辆撞断。他说,当时曾有一个老街巷的消防栓被车辆撞断,导致居民家中淹水。他就琢磨,如果把消防栓放在地下,使用时再拿出来,不是解决被撞的问题了吗?
于是,袁林发明了卧式消防栓。他解释说,卧式消防栓主要在栓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和调节阀;调节阀和出水口在同一水平面上,进水口与调节阀轴线和出水口与调节阀轴线相垂直;进水口平面和出水口平面互为平行。改善卧式消防栓 又发明折叠消防栓
2009年,获得卧式消防栓的国家专利后,不满足的袁林继续动起了脑筋。在不断实验的过程中,袁林发现了一个问题。卧式消防栓由于消防栓和水管的连接口在地下,操作受阻,水管连接后是从地下伸向地面,后在地面伸向灭火地点,这样造成水管有一个折角,影响出水量。
他告诉记者,为了解决出水量的问题,就连睡觉时他都在思考。有一天睡觉,躺在床上的袁林突然灵感来了:卧式消防栓主要是拐角处存在问题,如果拐角在地上,把消防栓设计成折叠式的,用的时候翻转到地面上,不就可以了?
有了简单的思路后,袁林就整天画草图研究。终于,在2012年,袁林成功发明了折叠式消防栓。这种消防栓平时整体在地下,使用时可松开固定器,将栓体拉出地表或墙体,使阀门、出水接口伸出地表(墙体),栓体和地表垂直,旋紧固定器锁紧栓体,接水带,开启阀门进行灭火。
发明3
婴儿培养箱低温报警、内置消毒
在工作中,袁林发现,传统的婴儿培养箱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介绍说,如果遇到断电等突发状况,培养箱中的温度势必降低,给婴儿的安全带来隐患。另外,婴儿培养箱每次消毒都要把婴儿取出,不仅不方便,消毒也不能100%到位。
意识到这些问题后,从2004年至今,袁林先后发明了婴儿培养箱低温报警和双加热电路、婴儿培养箱内置消毒装置、移动式婴儿培养箱蓝光治疗装置、全自动婴幼儿供氧控制仪。袁林告诉记者,婴儿培养箱和蓝光治疗台是医疗卫生系统中常用医疗设备,但是在一些治疗早产儿和新生儿时,两者都要使用,存在冲突和不便。为解决其矛盾,发挥婴儿培养箱和蓝光治疗装置各自的特点,袁林成功将二者的功能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
发明4
可切断电源节能充电器
袁林通过看新闻报道得知,常有些市民将电动车充电器未及时拔下,导致发生火灾等事故。受到这个事情的启发,袁林想到了能否设计一个开关——一旦电瓶充满了,就自动切断电源。
据悉,袁林又成功地实现了自己的设想。他设计的开关,装在充电器上,一旦电瓶充满电,开关就自动感应切断电源,既节约了用电,又保证安全。袁林告诉记者,自己所在的设备处对于医院来说,不是核心的部门。“这么多年钻研小发明,我也是为了体现自己的价值。”
通讯员 贾伯娟 记者 黄静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