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浏览工具: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 用新发明为百姓解决各种用电问题 | 2014/05/02 | 新华网武汉5月1日电(记者吴植)五一劳动节,湖北电工“发明达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娄先义仍坚守在工作岗位上。像往常一样,他带着自己发明的各种新工具,和工友们走街串巷,开展抢修,为百姓解决各种用电问题。 今年55岁的娄先义是国家电网襄阳供电公司配电运维主任技师。1日早上,他和工友拎着米、面、油,赶到襄城区庞公祠八组一个新结识的困难户家庭,户主是69岁的闫大凤。 看到老屋里杂乱的电线,娄先义掏出一个打火机大小的蓝色装置开始探测。在靠窗口的一个开关处,蓝色装置发出一阵滴滴声。他对闫大妈说,“您看,开关关上时,下面的线路不应有电,但我手里这个东西一靠近那儿就报警,说明开关漏电了,我们帮您处理。” 原来,这个小装置是娄先义新发明的“近电报警器”。它不必像试电笔一样接触开关,就能灵敏感应到线路通电后产生的磁场,由此可知哪里漏电,避免用电伤害事故。 从闫家出来,娄先义接到值班室电话:“卧龙镇尤河村四组变压器漏油冒烟,请您去一趟。”变压器油的用途是绝缘和降温,若漏油不补,变压器可能烧毁。 赶到尤河村,大家开始实施抢修前的防护措施。其中,切断电源后,须将设备和线路与大地连接,以确保抢修人员不会触电。娄先义拿出他研制的“可调式组合接地工具”:一根形似鱼竿的可伸缩绝缘棒、几个可自由调节方向且带有15米长铜线的挂钩。 工友迅速将挂钩套在绝缘棒上,根据变压器电线角度调整挂钩方向,然后手持绝缘棒进行操作。三五分钟后,两套接地线便全部挂好。 据了解,以前抢修人员挂接地线时,要花一二十分钟现场组装工具,而且由于挂钩不能调整方向以适应不同设备的不同形状,易导致接地线挂不牢。娄师傅的发明让这项工作不再费时费力。 记者从襄阳供电公司了解到,娄先义原本只有初中文化,在配电运维岗位的20多年里,他参与了30项技术革新和改造,获得13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2项发明专利。这些发明创造被他和工友们用于日常抢修,提高了工作效率,缩短了停电时间,降低了供电部门和用户的损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