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8月9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炎炎夏日,不少建筑内空调过低的温度让人仿佛经历“冰火两重天”,也不利于节能环保。市民走进公共场所,轻触手机,就能调节室内温度,正在进行的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决赛现场,像这样贴近生活的创意节能发明纷纷亮相。 走进商场银行,感到分外“冻”人,这样的经历让上海交通大学大三学生李振宁和他的团队萌生了一个想法,能否把公共场所空调温度的控制权交给每个人?既让人体感舒适,又节能环保。团队成员查询资料发现,在我国南方地区,夏季室内温度如果每降低1℃或冬季每升高1℃,能耗将增加8%。而中央空调系统的设计,大多按天气最热、人数最多、负荷最大时设计,节能潜力巨大。
这套“公共场所空调控制系统”由服务器、安装在空调内的温度控制器,以及手机app组成。打开app,当前温度将显示在用户手机上。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把温度指令发送到服务器,并通过GPS定位,控制所在场所温度。“众口难调”怎么办?李振宁说,系统将照顾大部分人需求,服务器根据所有用户提交的数据,剔除恶意控制数据,计算出一个最优温度。为了不让温度过于频繁变化,每15分钟作一次调整。
团队曾在学校内找了100个学生进行一次小规模试验,图书馆内的初始温度是25℃,一个小时后,室温调整至26.3℃,此时基本没有学生再对温度进行调整。上升的1.3℃,使得空调能耗降低10.4%。
在app中,学生还插入了互动版块,当用户试图调高空调温度时,手机会弹出笑脸鼓励用户,并在对话框中把用户的节能贡献量化,贡献多的用户还将登上节能贡献榜。用户还可在“节能学院”版块中学习节能科普知识。据了解,整套系统的成本不到50元,学生团队目前已申请专利,并打算向市场推广。
此外,利用太阳能实现智能烧烤和制冰功能的节能装置、微型发电稳压节水龙头等节能发明在比赛现场均十分抢眼。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由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主办,全国72所高校将在为期三天的角逐中,从150件涉及日常生活中各个领域的作品里决出最具“节能减排、绿色能源”理念的科技或社会实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