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11月10日 星期一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2025上海青少年科创...  11/06
   中国高质量创新成果...  11/02
   美国《时代》周刊评...  10/30
   我国成功研制轻小型...  10/25
   闪极唱片三合一充电...  10/22
   20个发明创新项目、...  10/01
   从发明全嵌到高端第...  09/30
   戴森设计大奖在华10...  09/23
   2024年我国数字经济...  09/12
   高梵以185项发明专利...  09/04
   江西:每万人有效发...  08/30
   第二十届“宋庆龄少...  08/19
   第十一届中国国际发...  08/13
   安徽每万人口高价值...  08/03
   在海外市场,如何建...  07/26
   人工智能、量子技术...  07/18
   2000余名“小发明家...  07/06
   长江经济带发明学会...  07/01
   川庆钻探职工创新成...  06/26
   “土发明”打败“老...  06/18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72 7427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发明人的苦恼,谁来解?2013/03/28
    3月22日光明日报刊登《“我的产业化之路,为何这样难”》一文后,中国科学院大学知识产权与法律系主任李顺德就此接受光明日报记者采访。他说,郭龙云的发明专利十余年未能实现产业化,这是个普遍现象。去年我们国家的发明专利总量突破了100万件大关,其中很多人像郭龙云一样,拥有颇具实用价值的专利,却普遍面临转化难的问题。李顺德认为,解决这类发明人的苦恼,需要向机制成熟的国家学习,健全风险投资体制。国外的专利成果转化率远远高于我国,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风险投资的市场已经成熟。
    他还表示,影响专利技术转化过程的因素很多。不仅涉及市场机制,还涉及高新技术成果技术的成熟度、成果买卖双方利益分配、成果转化资金投入、成果转化政策保护等一系列因素。我国虽然出台了《专利法》,但尚缺乏具体的细则。现实中,如果民间发明人的专利不够成熟,市场风险比较大,就往往难以顺利实现产业化。这种“发明人的苦恼”,恐怕要靠引入风险投资这个办法才能较好地解决。

  对于郭龙云的苦恼,科技部有关负责人也表示,民间发明人向有关部门寻求专利成果转化的基金资助应该得到鼓励,有关部门应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科技部在促进专利成果转化方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学技术成果转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等,以及一系列鼓励专利成果转化的政策,比如鼓励技术入股、减免高科技企业的税负、设立了许多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基金,鼓励这种民间发明人的成果转化。

  近年来,科技部正在联合国家知识产权局等有关部委,大力推进专利等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工作,推进专利成果的产业化应用,让真正有价值的专利成果顺利转化。

  (光明日报记者 袁于飞)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