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联系我们 
  2025年7月10日 星期四 您位于: 首页 → 新闻博览  
 新闻博览
   2000余名“小发明家...  07/06
   长江经济带发明学会...  07/01
   川庆钻探职工创新成...  06/26
   “土发明”打败“老...  06/18
   黑龙江省8项发明专利...  06/11
   2项金奖+13项优秀奖...  06/08
   中宏网:智能耀银河...  06/02
   艾晨光:用“小管件...  05/25
   行进中国|6297项发...  05/21
   空气中挤水!中澳科...  05/11
   2024年河北省知识产...  05/05
   内蒙古有效发明专利...  05/01
   中国发布丨去年我国...  04/24
   我国77项发明获日内...  04/19
   武汉一公交管理员发...  04/09
   中国学者研发集成规...  04/03
   截至去年底 河南全省...  03/31
   斩获重要专利 山西美...  03/23
   2024年全市高价值发...  03/14
   安徽每万人口发明专...  03/05
   首页 [1] [2] [3] [4] [5] 尾页 
   页次:1/371 741120篇/页
   
  浏览工具:缩小字体放大字体缩小行距增加行距 返回上一页 发布人:patent  我要发布信息
大学生发明 获奖容易应用难2012/12/09
    本报讯(见习记者 薛雷)昨日,首届“首都大学生科技创新作品与专利成果博览会”在北京工业大学举行。记者发现,虽然大学生们的发明创造琳琅满目,但大多数发明成了学生们获奖赚学分的途径,真正能够与市场对接进行科技成果转化的却微乎其微。

  “互动家政服务机器人”、“电子琴乐手”“地震搜救机械蛇”……在昨天的博览会上,大学生们的各种发明创造活灵活现,非常抢眼。作为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阵地,高等院校是专利产出的大户,然而在市场化应用层面,高校专利的转化工作却不容乐观。据统计,2006年至2010年,在京高校共获得授权专利1.3万件,而其中实现转让成交的仅为240项,约占授权量的1.8%。

  大学生的发明创造为什么在转化环节出现困难?其问题大多在源头就已埋下。北京市知识产权局的负责人介绍道:在最初立项做科研时,很多学生和教师并不去针对自己的项目做市场化前景的评估,对学生来说,专利能带来的益处都体现在学业上。北京理工大学光电创新教育实验基地的张忠廉教授说,学生的科研成果在创新成果大赛上获一等奖,能积4学分;获二等奖,能积3学分;在国家级创新成果大赛上获奖,还能获得免试研究生的待遇。

  然而真正去申请专利,学生们的动力并不足。“一个专利的申请费在2000到3000元左右,另外我们的学生不懂申请工作,要委托事务所代办,又要花1000元左右的费用。”张忠廉说。 发明型专利的申请工作往往要拖上2年,许多当年做项目科研的学生早已毕业,专利往往落到无人问津的地步。

  即便大学生顺利申请了专利,发明创造实现市场化还要看企业买不买账?此次展出的“冲水量无极调节马桶水箱”,可以针对每个人、每次排便的具体情况设置冲水量,从而达到节水目的。而让人遗憾的是,该马桶水箱技术在2011年2月即获得了国家专利认证,但至今鲜有企业来问津。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北京建筑工程学院教授秦建军认为,“国内企业认为,新技术要进行后期测试、实验,还不如直接去买国外的成熟技术,或者在一些周边技术上搞搞模仿、山寨。”

  摄影/见习记者 薛雷  来源:北青网-北京青年报

登一年送一年
免责条款 | 友情链接 | 系统管理 | 返回页首|
版权所有:发明专利技术信息网 ©1999-2024

网站联系邮箱 E-mail:hangzhou@vip.sina.com
信息产业部网站ICP备案序号:皖ICP备11003032号-6

友情链接                  
除尘滤芯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 您的位置